原文:夫肾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此非由交合不洁、触染淫秽而生。由其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忧思,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涸,火邪郁结,遂遘疾于肝肾部分。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载时,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痛楚难胜,甚或鲜血流注,斯时必脾胃衰弱,饮食不思,即食亦无味,形神困惫;或血流至两三次,则玉茎尽为烂去;如精液不能灌输,即溘然而毙矣。此证初觉时,须用大补阴丸,或知柏八味,兼用八珍、十全大补之属。其病者,再能怡养保,可以冀其久延岁月。若至成功后,百无一生,必非药力之所能为矣。此与舌疳、失营、乳岩为四大绝证,犹内科中有疯、痨、臌、膈,不可不知。
书中下疳条写道:下疳生于前阴,一名妒精疮,属肝经湿热下注而成。可见此处翻花下疳,部位同,而症状有别。与下疳交合感染不同,此病发作是由于素体肝肾亏虚,或者肝气郁结,多虑忧思,肝火内生,肝血虚而燥,肝血虚则脉络空虚,耗伤阴精,损伤更重,火邪郁结于肝肾部位。马口应该是形容阴茎口,可以搜图对比一下,马口之内,应该是指的龟头部位,生有小赘肉一粒,竖肉可能是地方方言,现在百度上还能搜索到有人讲长竖肉,坚硬而且痒,而且还有渗出。等到一年、两年或五年六年,疼痛加重,阴茎渐出现肿胀,龟头部位的竖肉,变成了像翻开的花,如石榴子样,可百度图片,这时候肾岩已经形成了。渐渐的龟头破溃腐烂,有凸起的地方有凹陷的地方,疼痛难忍,应该算是现在的癌痛了,有的甚至鲜血直流,这个时候已一定已经脾胃衰弱,无食欲,吃也没有味道,精神疲惫。有的流血两三次,则阴茎完全烂掉了,如果精液不能灌输,意思应该是失血过多,则忽然暴毙。这个病刚开始发现时,必须用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兼用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之类的方子,如果病人能再兼顾调护保养,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如果肾岩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到了翻花如榴子样,一百个没有一个能活的,用药已经不行了。这个病与舌疳、失营、乳岩为四大绝证,和内科疯、痨、臌、膈四大绝证一样,不可不知。结合上面的症状描述及治疗效果,与阴茎癌确实挺像的。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刚长竖肉到肾岩翻花,有的一两年,有的五六年,在当时除了手术,尚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现代阴茎癌的预后,多数阴茎癌恶性程度低,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早期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可达70%~80%,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有20%~30%。如不治疗一般在2年内死亡,无5年生存率。
原文:舌疳者,由心脾毒火所致。盖舌本属心,舌边属脾,因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最恶。初如豆,后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急用北庭丹点之,自然缩小而愈。若失于调治,以致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烂延牙龈,即名牙岩。甚则颔肿结核,坚硬时痛,皮色如常,顶一点,色黯不红,破后时流臭水,腐如绵,其证虽破,坚硬仍前不退,此为绵溃,甚至透舌穿腮,汤水漏出,是以又名翻花岩也。因舌难转掉,饮食妨碍,故每食不能充足,致令胃中空虚,而怯证悉添,日渐衰惫。初起肿赤,宜用导赤散加黄连;虚者,归脾汤;便溏者,归芍异功汤。然此证治法虽多,百无一生;纵施药饵,不过苟延岁月而已。
舌疳,是由于心脾热毒所致,舌体属于心,舌边属于脾,心烦则生火,思虑则伤脾而致气郁,郁的很了就成了这个病,这个病很严重。发病开始的时候,大小如豆,说明舌头上长了个疙瘩,后来长得像菌类,蕈状,带了恶性肿瘤的外在特点了,头大而蒂小,因为长得像菌类,又叫舌菌,疼痛发红烂后无皮,也就是像舌表面的黏膜,早上疼痛轻一些,晚上加重,这时候快用北庭丹点舌,正常可以缩小而愈。如果失于治疗,导致疙瘩肿大,突出如泛开的莲花,或如鸡冠,舌体缩短,不能伸出言语,有时候流臭口水,如果再生气,忽然裂开,血流不止,时间久了可迁延至牙龈肿烂,这时候形成牙岩。严重的时候下颌淋巴结肿大,坚硬有时伴有疼痛,皮色正常,有时肿胀的淋巴结上有黯点,色不鲜红,破溃后流臭水,烂如绵,虽然淋巴结破溃了,仍坚硬不缩小,这是绵溃,也就是说连续不断,这破烂了然后又那破烂了,严重的舌透了,腮穿了,喝水喝汤都会漏出来,又叫翻花岩。因为舌头难以翻转,吃饭受到影响,所以每顿饭吃的不够,导致胃中空虚,就是营养不良,虚的症状又出来,一天不如一天。开始红肿的时候,可以用导致散加黄连,虚人用归脾汤,大便稀者用归芍异功汤。然而这个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活下来的人很少,吃药不过姑且延长时日而已。从症状描述看,这个病像是舌癌。
原文:失营者,由肝阳久郁,恼怒不发,营亏络枯,经道阻滞,如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生于耳前后及项间,初起形如栗子,顶突根收,如虚痰瘤之状,按之石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肉者是也。不寒热,不觉痛,渐渐加大;后遂隐隐疼痛,痛着肌骨,渐渐溃破,但流血水无脓,渐渐口大内腐,形似湖石,凹进凸出,斯时痛甚彻心,胸闷烦躁,是精神不收,气不纳也;随有疮头放血如喷壶状,超时而止。体怯者,实时而毙;如气强血能来复者,亦可复安。若再放血,则不能久矣(亦有放三、四次而毙者,余曾见过)。此证为四绝之一,难以治疗。若犯之者,宜戒七情,适心志;更以养血气、解郁结之药,常常服之,庶可绵延岁月,否则促之命期已。其应用之方,如加味逍遥散、归脾汤、益气养营汤、补中益气汤、和营散坚丸等,酌而用之可也。
失营,就是失营血,如树木失去养分而枯萎,那就是恶病质了。本病是由于肝阳气郁闭日久,恼怒又不能发脾气,营血亏虚,经络不通,如树木失去养分而枯萎,而起的这个名字。这个病生于耳前或耳后,及脖子上,开始如栗子大小,顶大根小,像虚痰瘤,书中讲,瘤者,阴也,色白而漫肿,可见开始的时候皮色不变,弥漫肿胀,能摸到整个肿物,因为能摸到肿物下面,所以说顶突根收,按着硬,推之不肯移动,用现在术语叫活动度差,也符合恶性特征,好像钉在肌肉上一样。不凉也不热,也不疼,渐渐长大,后来才感觉到隐隐作痛,感觉疼的位置很深,意思就是里面疼,不是皮疼,慢慢也会破溃,但流血无脓,这就与普通的淋巴结感染不一样,时间长了破口增大,内腐肉漏出来,像是湖石,凹进凸出,湖石可以百度一下,自能明了。这个时候疼痛已经很重了,而且出现了胸闷烦躁,精神也不好了,精神涣散。有时候疮口会出血如喷壶,过了一会自行停止,身体虚弱的,当时就挂掉了,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好,能出血自行停止还能没事,如果再出血,也不能撑太久。这个病也是四绝证的一个,难以治疗。如果得了这个病,应该情志寡淡,调畅心志,用养气血,解郁的药物,常常服用,或许可延长岁月,否则生存期不长。可选用加味逍遥散、归脾汤、益气养营汤、补中益气汤、营散坚丸等,斟酌选用。从症状描述,这个病应该是颈部恶性肿瘤,主要病情特点是肿瘤长大后破溃出血。我觉得这个不像是淋巴瘤,因为淋巴瘤淋巴结虽肿大,但少有破溃的。或者作者只是描述了单这种破溃出血的情况,称之为失营,而把那些没有破溃的归到其他章节里面去了。
原文:乳疡之不可治者,则有乳岩。夫乳岩之起也,由于忧郁思虑,积想在心,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痞塞结聚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不红不肿,不疼不痒,或半年一年,或两载三载,渐长渐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并无脓水,其时五脏俱衰,遂成四大不救。凡犯此者,百人百死。如能清心静养,无挂无碍,不必勉治,尚可苟延。当以加味逍遥散、归脾汤,或益气养营汤主之。此证溃烂体虚,亦有疮口放血如注,实时毙命者,与失营证同。
乳房溃疡不可治疗的,就有乳岩。乳岩刚开始的时候,是由于优思,心有所想,不能如愿,肝气克逆脾土,导致肝经痞塞不通,结聚形成痰核,开始如豆大,渐渐有棋子大小,不红不肿,不疼不痒,有的半年或者一年,有的两年或者三年,渐渐长大,开始出现疼痛,疼痛没有缓解的时候,后肿好像很多栗堆在一起,或者如碗覆盖上,形容肿块有多个小的疙瘩或者有一个大疙瘩,颜色紫气味臭,渐渐溃烂,深的如岩穴,凸的如泛开的莲花,疼的厉害,流的血臭,然而没有脓水,这个时候五脏已经都衰败了,所以是四大不可救之一。得这个病的有一百个得死一百个,如能清心静养,不用勉强治疗,也可以延长生命,当用加味逍遥散、归脾汤,或者益气养营汤治疗。这个病溃烂时体虚,也有疮口流血不止,马上死去的,与失营一样。
学习完这四条,我不禁感慨,古人的描述与现在恶性肿瘤治疗情况这么的相似。看来恶性肿瘤的中医学习,当多从中医外科古籍中去探寻。
大力出奇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