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证指的是肾的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是由于久病伤肾、禀赋不足、房事过度、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临床所见的肺结核、肾结核、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炎、高血压、艾迪森氏病、神经衰弱、绝经期前后诸证、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等,都和肾阴虚有直接关系。
肾阴虚临床表现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闭经、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故而会出现腰膝酸痛;脑海失充就会出现头晕耳鸣。心肾为水火既济之脏,肾水亏虚不能平拟和制衡心火,导致心火亢盛而出现心神不宁,导致失眠多梦;相火妄动就会出现阳强易举;君火不宁,扰动精室就会导致梦遗滑精。妇女以血为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所以就会出现月经量减少,严重的可导致闭经;阴虚则阳亢,虚热迫血可导致崩中。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故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肾阴虚的发病机理
肾阴虚多是因为久病伤阴,或温热病后期,津液亏损,或者过服温燥金石之药,耗伤阴液,或早婚多育,房事不节,以至于肾阴不足所致。由于肾水亏虚,进而相火妄动,故常见虚火上炎的病理现象。本证属虚证,也可见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肾,常累及肺、心、肝等脏。多见于梦遗、不寐、消渴、虚劳、内伤咳嗽、内伤发热、淋证、月经失调、崩漏以及温热病后期等病证。
肾阴虚的治疗要点
(一)、治疗肾阴虚,总的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是其代表方药。然由于形成本证的原因,各有不同,其病理变化,各有侧重,故在具体运用,又有区别:
其一、肾阴不足,津液亏耗之咽干口渴,舌燥唇裂,消渴便秘,用天冬、麦冬、女贞子之类,所谓补而兼润;
其二,肾阴亏损,虑火上炎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悸失眠,用生地、元参、龟板、地骨皮之属,所谓补而兼清;
其三,肾精不充,阴血亏耗之腰膝痠软,遗精滑泄,耳聋目眩,须发早白,月经不调,用熟地、何首乌、枸杞、桑椹之品,所谓补而兼养。临证之时,详于辩证,精于施治,庶可无误。
(二)、肾内寄元阴、元阳,阴阳互根,故“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因此,滋阴之法,不可单纯一律使用阴药,应在大队补阴之中,佐以温阳之品,一则可以使之补而不滞,补而不腻,
二则意在鼓舞肾中生发之气,以助生化之力,这对阴虚久病之人,更为重要,否则,阴无阳而无以化,仍然达不到滋补肾阴的日的。
(三)、肾脏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密切,如肾阴不足,而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子盗母气,损伤肺阴,或水不上承,心肾不交,或虚火上炎,灼伤脉络,出现血症等,这些病证,需通过治肾的同时,兼治他脏,或肝肾同治,滋水涵木,或滋水之源,肺肾双补,成交通心肾,济既水火,或滋阴降火,引火归源等,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肾阴虚的日常护理
1.清心节欲:本证病理演变,是一个慢性过程,除以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尚须重视疗养之法。历代医家提倡清心寡欲,静养保养。把戒酒色,节起居,勿恼怒,息妄想,加强摄生,作为本证的一个重要的调护方法。
2.健体强身: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作气功,练太极拳,增强机体抵抗力,所谓“积精全神养气”,再加之食物疗养,保证足够的营养,健全体魄,这些都是却病康复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子良秘制优质健康文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