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病因
部分与溶血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关,感染、过度疲劳为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①血尿:多为镜下血尿。②蛋白尿:尿蛋白多在1~3g/d。③水肿:以眼睑及脚踝部晨起水肿为特点,严重时可呈现全身性水肿。④高血压:可为首发表现,严重时出现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检查
①尿液检查:多为镜下血尿,尿畸形红细胞>80%,可见颗粒管型。②肾功能:早期正常或轻度受损(Ccr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晚期出现血肌酐升高、Ccr下降。③肾穿刺活检:金标准。④肾脏超声:双肾病变呈一致性,肾实质回声增强、双肾体积缩小等。
诊断
血压升高、血尿、蛋白尿>3个月+水肿。
治疗
①饮食治疗: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0.6~1g/(kg·d),低蛋白饮食2周后使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②控制高血压:首选ACEI或ARB。
尿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80mmHg;尿蛋白≥1g/d者,血压应控制在</75mmHg。③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常用双嘧达莫、肠溶阿司匹林、尿激酶、肝素等。④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不做常规应用。
二、尿路感染
病因
最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约10%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①上行感染:最主要的途径。②血行感染。③直接感染。④淋巴道感染。易感因素:尿路梗阻是最重要的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①膀胱炎:常见于年轻女性,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②急性肾盂肾炎:常发生于育龄妇女。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下腹部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③慢性肾盂肾炎: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和间歇性尿急、尿频,间歇性低热。疾病后期,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电解质紊乱、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最终可致肾衰竭。
检查
(1)尿常规: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诊断意义较大,可有红细胞。
白细胞管型多提示为肾盂肾炎。(2)尿细菌学检查:取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①如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mL,可确诊;②如菌落计数为~/mL,结果可疑;③如</mL,多为污染。(3)影像学检查:尿路X线(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检查。
诊断
①急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尿白细胞增多。
②急性肾盂肾炎: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寒战+肾区叩痛+白细胞管型+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③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肾盂变形。
鉴别诊断
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肾结核、尿道综合征。
治疗
(1)治疗原则:彻底抗菌治疗,消除诱因,防止复发。(2)抗菌治疗:①膀胱炎:3天疗法:可选用喹诺酮类。②急性肾盂肾炎:总疗程一般为7~14天,可选用有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类,必要时联合用药。
③慢性肾盂肾炎:关键是去除易感因素;急性发作时,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
预防
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应用尿路器械时严格无菌。
三、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
(2)发病机制: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机制、尿毒症症状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水肿、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
(2)各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最常见死亡原因):血压升高、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和心包病变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常为首发症状,晚期口有尿臭味,呕血、便血及腹泻。神经系统:毒素蓄积的表现,乏力、精神不振,晚期可出现构音困难、扑翼样震颤,意识模糊、昏迷等。
血液系统:贫血(肾脏分泌促红素减少)、出血倾向。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深大呼吸;胸膜炎。
检查
血液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低蛋白血症;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钾紊乱。
尿液检查:晚期尿蛋白反减少;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尿渗透压降低,甚至为等张尿。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下降;肾血流量及同位素肾图示肾功能受损。
诊断
慢性肾脏病史+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意识障碍+肾功能检查Ccr和GFR下降。
分期
分期
特征
GFR(ml/min·)
1
肾损伤GFR正常或增加
≥90
2
肾损伤GFR轻度下降
60~89
3a
GFR轻到中度下降
45~59
3b
GFR中到重度下降
30~44
4
GFR重度下降
15~29
5
肾衰竭
<15或透析
治疗
(1)非透析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钠)、防治高血钾(葡萄糖酸钙、胰岛素)、控制高血压(ACEI/ARB)、纠正贫血(EPO)、低血钙高血磷与肾性骨病的治疗、防治感染。
(2)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肾衰竭透析治疗,其指征为:①血肌酐≥.2μmol/L;②尿素氮≥28.6mmol/L;③高钾血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尿毒症症状;⑥水潴留(浮肿、血压升高、高容量性心力衰竭);⑦并发贫血(红细胞比容<15%)、心包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肾性骨病、尿毒症脑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