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
1、题干:下列药物可采用水作润湿剂的是
A、不耐热的药物B、具有一定黏性的药物C、易水解的药物D、易溶于水的药物E、以上均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片剂的知识点。凡药料本身具有一定黏性,用水润湿即能黏结成粒,可选用水为润湿剂。不耐热、易溶于水或易水解的药物则不宜采用。
2、题干:在片剂中既可作填充剂,又可作黏合剂、崩解剂的是
A、糊精B、淀粉C、微粉硅胶D、微晶纤维素E、羧甲基纤维素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片剂的知识点。淀粉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淀粉的可压性较差,使用量不宜太大。必要时可与适量黏合力较强的糊精、糖粉合用,以改善其可压性。中药天花粉、怀山药、浙贝母等含淀粉较多,粉碎成细粉加入,兼有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的作用。
3、题干:除另有规定外,不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的片剂是
A、含片B、咀嚼片C、舌下片D、肠溶片E、可溶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咀嚼片、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口崩片以及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中药片剂的生产与上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在片剂研究和生产中不断应用,中药片剂的成型工艺、生产技术日益完善,中药片剂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已发展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4、题干:下列关于片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自动化程度高B、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大C、剂量准确D、昏迷患者和儿童不易吞服E、运输、贮存及携带、应用都比较方便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片剂的主要优点:①剂量准确,因患者按片服用,而片内药物均匀、含量差异小;②质量稳定,因系团体剂型,且某些易氧化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或包合作用加以保护,水分、光线、空气对其影响较小;③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低,易控制微生物限度;④服用、携带、贮运方便;⑤品种丰富,可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求。缺点在于:①制备或贮藏不当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吸收。②某些中药片剂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其含量下降。③片剂制备多需加用赋形剂,且经压制成型,其溶出度稍差于胶囊剂及散剂,有时可能影响其生物利用度。④昏迷患者和儿童不易吞服。
中药片剂的生产与上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在片剂研究和生产中不断应用,中药片剂的成型工艺、生产技术日益完善,中药片剂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已发展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5、题干:下列无首过作用的片剂是
A、舌下片B、口服泡腾片C、缓释片D、控释片E、分散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片剂的知识点。舌下片是一种含在口腔舌下用的药片,药物通过口腔黏膜而吸收。被吸收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分布至全身,无首过作用。
中药二
A.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B.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头痛,咳嗽,口干,咽痛C.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D.外感风寒夹湿E.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
1、题干:九味羌活丸治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九味羌活丸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A.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B.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头痛,咳嗽,口干,咽痛C.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D.外感风寒夹湿E.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
2、题干:正柴胡饮颗粒治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正柴胡饮颗粒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3、题干:参苏丸功效为
A、益气解表B、疏风散寒C、祛痰止咳D、解热止痛E、宣肺泄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BC解析:参苏丸功效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4、题干:银翘解毒丸的功效为
A、疏风B、解表C、清热D、解毒E、止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BCD解析:E为桑菊饮功效。银翘解毒丸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组成药物中无止咳药。本题选ABCD。
5、题干:桂枝合剂中的药物组成
A、桂枝B、白芍C、生姜D、大枣E、麻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BCD解析:桂枝合剂中不含麻黄。含麻黄的中成药为表实感冒颗粒。
中药综
1、题干: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B、风疹C、扁桃体炎D、伤寒E、疟疾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常规检查的知识点。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和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2、题干:淋巴细胞减少见于
A、流行性腮腺炎B、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结核D、病毒性肝炎E、淋巴瘤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常规检查的知识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为重点内容。淋巴细胞减少除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外,还可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接触放射线等情况。而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则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3、题干:某男,49岁。虚烦失眠,心悸健忘,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酸梦遗;舌红,无苔,脉细数。中医辨证是( )
A、心阴虚B、心火亢盛C、心肾不交D、心脾两虚E、肝肾阴虚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心肾不交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心肾不交证临床常见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无苔,脉细数。一般以失眠、伴见心火亢而肾水虚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A.发热恶寒 B.口渴心烦C.苔腻脉沉 D.头身疼痛E.五心烦热
4、题干:实证的表现不见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由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选项中E项为五心烦热,为虚证,故选E。
A.发热恶寒 B.口渴心烦C.苔腻脉沉 D.头身疼痛E.五心烦热
5、题干:里证的表现不见
A、AB、BC、CD、DE、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证和里证的鉴别:一般以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属表证;发热不恶寒、苔黄、脉数或沉滑,属里证。故选A。
法规
1、题干:下列不属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分析评价结果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的是
A、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B、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该药品C、对不良反应大的药品应当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予以公布D、对已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要求退回药品生产企业或者经营企业销毁处理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分析评价结果,可以要求企业开展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研究。必要时,应当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药品等措施,对不良反应大的药品,应当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将有关措施及时通报卫健委。不包括D。建议考生运用口诀“因药停召改书销件”准确记忆。
患者,男,50岁,静脉滴注上市5年内的某国产药品,7分钟后全身瘙痒难以忍受,立即停药,患者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40/25mmHg,神志模糊,给予抗休克治疗,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呼吸顺畅,痒感消失,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内。查询药品说明书,项下注明该药品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2、题干: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关于上述信息中的医疗机构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药品不良反应不属于报告范围,可以不报告B、医院内发布药讯代替不良反应报告C、应当立即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D、应当在15日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报告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继续扩大监测覆盖面,优化预警体系,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防范药品潜在的安全风险。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面,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层网络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有34万余个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可在线实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年全国98.0%的区县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较年增长0.3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份。年继续拓展监测技术手段,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哨点监测,已建立60余家哨点监测平台。其中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排名前3位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与年相比,排名无变化。年抗感染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排名前3位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年相比,排名未发生变化。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0.1%,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2.3%,与药品总体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的剂型分布基本一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1.8%,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0.6%,与药品总体严重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相比,注射剂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口服制剂上升了0.3个百分点。
3、题干: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患者使用某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说明书中已有描述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和程度不一致,属于()
A、常见药品不良反应B、轻微药品的不良反应C、新的药品不良反应D、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描述的不一致的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继续扩大监测覆盖面,优化预警体系,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防范药品潜在的安全风险。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面,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层网络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有34万余个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可在线实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年全国98.0%的区县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较年增长0.3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份。年继续拓展监测技术手段,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哨点监测,已建立60余家哨点监测平台。其中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排名前3位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与年相比,排名无变化。年抗感染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排名前3位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年相比,排名未发生变化。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0.1%,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2.3%,与药品总体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的剂型分布基本一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1.8%,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0.6%,与药品总体严重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相比,注射剂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口服制剂上升了0.3个百分点。
4、题干: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的是()
A、进口药品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发生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B、普通药品不良反应C、严重药品不良反应D、群体不良反应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继续扩大监测覆盖面,优化预警体系,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着力防范药品潜在的安全风险。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面,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层网络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有34万余个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可在线实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年全国98.0%的区县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较年增长0.3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份。年继续拓展监测技术手段,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哨点监测,已建立60余家哨点监测平台。其中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排名前3位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与年相比,排名无变化。年抗感染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排名前3位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年相比,排名未发生变化。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0.1%,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2.3%,与药品总体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的剂型分布基本一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1.8%,口服制剂占17.6%,其他剂型占0.6%,与药品总体严重报告相比,注射剂比例偏高,与年相比,注射剂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口服制剂上升了0.3个百分点。
5、题干: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应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的是()
A、首次进口5年以内的进口药品B、已受理注册申请的新药C、已过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D、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药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或首次获准进口5年以内的进口药品,报告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和首次获准进口5年以上的进口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