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时过境迁,曾经的好演员难现往日风光
明道当年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王子变青蛙》《天国的嫁衣》等等随便一部都可以称之为偶像剧的经典,但是明道的红也不过只持续了几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演员甚至成了“剧抛”、“月抛”,往往只会被人记住一部戏的时间。很多实力派演员的确在观众心中混了个脸熟,但是演了半辈子戏到头来的热度甚至还不如一个出道几个月的娱乐圈新人。就连海清也曾在颁奖典礼上呼吁给中年女演员多一点机会,可见并不是只有偶像派演员被困在这样的境地,实力派演员也同样如此。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演员,也不缺过气演员。02市场就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
“怎么什么人都来演戏”,这句话无疑是不少观众心中的想法。歌手、网红、素人等等都想来影视圈分一杯羹,半路出家的非科班演员不在少数,在做演员这条道路上,早就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了。好像只要有张还不错的脸,再加上资本撑腰,就能够顺利给自己贴上一个演员的标签。演员这条路人满为患,观众更是看得眼花缭乱,自然是无暇去细心端详每一位演员的特点。“反正人多,错过了还有下一个。”03观众的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
娱乐圈少有常青树。在如今的时代,娱乐至上,流量为王。观众心中早已经被流量明星塞得满满当当,粉丝经济更是日益膨胀。十年如一日的顶级明星似乎只出现在网络小说里,市场规则和资本的重新分配决定了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而娱乐圈闪电般的更新换代速度和观众的喜新厌旧总是分不开的。大家喜欢新鲜的人物,喜欢有流量有看点的人物,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李现曾被称为“7月男友”,因一部《亲爱的,热爱的》被推上顶流之位,邢邵林因《双世宠妃》也曾被不少粉丝放在心头,但如今的他们热度早就大不如前。然而,“剧抛”、“月抛”的演员并不在少数,无论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似乎都难逃这一怪圈。明道从当年的爆红到如今的无戏可拍,身为实力女演员的海清亲自下场呼吁给中年女演员机会。人们常说演员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转型,才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深究转型的原因,不过还是因为观众“看腻了十年如一日的你”。好演员的翻红让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刘敏涛因一首《红色高跟鞋》出圈,演了这么多年戏的刘敏涛,也不过是在观众这里混了个眼熟,但是她唱的《红色高跟鞋》却在一夜之间刷屏全网。“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演了这么多年的戏没有爆火,但就因为一次不经意间的“魔性表演”,让刘敏涛在人到中年的年纪体验了一把当流量明星的感觉。她的翻红看似是个意外,但实际上刘敏涛的翻红却很现实。娱乐圈不缺人才,但是能够真正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过目不忘的人才能不被遗忘。观众喜欢的,是新鲜的人物,是有特色的人物,而刘敏涛虽不是娱乐圈的新人,但她的“中年叛逆”却让人耳目一新。戏演得好不一定能红,但是独一无二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04让真正会演戏的人红,才是良性循环
有网友这么评价如今的影视市场现状:“从前都是好演员好剧本成就经典,好演员烂剧本成就演员,如今却成了烂演员糟蹋好剧本,烂演员烂剧本糟蹋观众。”这些话虽说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真正会演戏的人无人问津,业务能力饱受诟病的人却资源不断,“什么人都能演戏”的娱乐圈现状着实应该叫停了。不过纵观近两年的影视市场,不少导演似乎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