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行
肾
盂
造
影
一、定义与临床意义
1、逆行肾盂造影:是经膀胱将输尿管,注入造影剂,使肾盏、肾盂、输尿管显影。目前,逆行肾盂造影可在电视监控下进行,可将导管尖端放到任何需要部位,从而得到最满意的填充。
2、逆行肾盂造影其优点是显影清晰,不受肾脏分泌功能的影响。缺点是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故多作为选择性应用。
二、适应证
1.常规静脉肾盂造影观察不满意者。
2.不适合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者,如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碘过敏者。
3.为了详细观察尿路的解剖形态。
4.确定血尿病人尿路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5.确定平片所见腹内致密钙化影与尿路的关系。
三、禁忌症
膀胱结核,尿道急性感染疾患,尿道狭窄,泌尿系损伤等。
四、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
1.检查当日免早餐。检查前晚服轻泻剂或检查前灌肠,按约定时间来科检查。先行腹部透视,观察肠曲内有无积气或粪块,以便进一步处理。
2.碘过敏试验。排净小便。
3.常用造影剂60%泛影葡胺。用量:1岁以下4~6ml,2~6岁5~10ml,7~14岁10~15ml,15岁以上用成人量20ml。
阴性造影剂如空气、氧气等对显示输尿管结石,特别对尿酸石,有一定优点,但有发生气栓塞的危险,故肾盂出血者慎用。
检查后:
1、造影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疼痛难忍时可应用解痉止痛药物。
3、血尿严重时可应用止血药物。
五、检查过程
1.按常规将输尿管导管经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后,可先摄腹部平片一张,以明确导管位置,并可代替腹部平片用。输尿管导管尖端应放置于肾盂与输尿管交界部。
2.每侧注入造影剂约7~10ml或以患者感到腰部稍有胀痛为止。
3.立即摄片,如肾盏充盈不佳,可重复造影。
4.放射科医师应在拔管之前,决定是否有必要摄取其他位置,待确定造影满意后始可拔出导管。
5.如须检查输尿管,可边退导管边注入造影剂,导管退至输尿管下端时立即摄片。
六、注意事项
1.病人检查前晚临睡前服轻泻剂,检查当日早晨禁食。
2.对肾盂积水患者注入造影剂酌情增加剂量。
七、逆行肾盂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的区别
静脉肾盂造影除能了解尿路是否有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外,还可以判断肾脏的排泄功能,肾影大小、形态,肾盂、肾盏有无瘢痕、变形等,并对鉴别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也有一定的意义。凡在临床上怀疑有尿路异常者,如男性青壮年病人、儿童患者、反复发作的女病人,尿路感染并有菌血症者、肾绞痛者,或有肾结石史者,均应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于慢性肾盂肾炎已有肾功能不全者,以往认为不宜做IVP,但近年来,经实践证明并非禁忌症,可应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作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的优点是肾盂、肾盏充盈良好,显影清晰,有利于对细微结构解剖的观察;对肾功能不良的病例仍能使其显影;行膀胱检查时,还可以了解膀胱及输尿管的情况。主要缺点是创伤性检查,可引起痉挛、肾绞痛,且有上行性感染的危险,故临床上,一般仅用于静脉肾盂造影达不到诊断目的的病例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