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各个国家古代那些奇葩的审美标准。
秘鲁
///01///
亚马逊森林中的女人们要和男人一样外出打猎,亚马逊女战士最擅长的武器就是标枪和弓箭。显而易见,过大的胸部会影响这两种远程武器的操作性和准确度。所以,古时候对于战斗技巧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亚马逊女战士,都会割掉自己其中一边的乳房,以方便拈弓射箭,甚至那些擅长于左右开弓的高级战士,两边的胸部都会割掉。
这种为了大家有饭吃而牺牲小我的精神,也自然被人们所敬仰,她们也都被尊为各自部落的女神。在街上看到胸前一大一小甚至一马平川的女人,大家都会不由投去赞许的目光,而那些大胸脯的女人,则只能收获不屑的眼神。
古代日本
///02///
在古代日本,女子出嫁前把牙齿染黑。他们认为的美,除了要牙齿黑之外,还要求女性的脸必须白!除此之外,还要求女性在结婚时把眉毛给剃掉,因为在古代的日本男人看来,没有眉毛的额头才是最美的,有些女性为了看上去不那么怪异,一般会在额头上方画上两个小眉毛!“你什么时候把眉毛剃掉”在那个时代就是催婚的一种暗示,意思是你什么时候结婚。
古代中国
///03///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东坡当年一首《菩萨蛮》,可谓道出了古代裹小脚女子走路时的万种风情。
不得不承认,女子缠足的确是我国古人一项畸形审美,就连苏轼这样的文化名家,也还曾写词吟诵,可见缠足审美在我国古代的普遍性。
古代欧洲
///04///
古代欧洲的女性对于肤色白有一种极致追求。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也偏爱脸白的女性,为了让自己的脸变白,她们选择使用铅含量严重超标的美白产品。为了让脸变白,她们做的远不止这些,有些人急于求成,甚至会每天服用少量的砒霜,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变得更白。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不高,她们并不知道这些“美白产品”对她们的身体有危害。
为了变白,欧洲女性做的还不止这些。生病会让人的脸色苍白,而肺结核会让人长期脸色苍白。于是欧洲兴起了得肺结核的潮流。在他们看来肺结核不是病,而是上天对他们的赏赐,这是一种浪漫的特殊的照顾。
在那个时期,欧洲上下男男女女都疯狂的痴迷于得肺结核。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就曾说过说:“要死就要死在肺结核手里,那样弥留之际将显得多有趣啊。”英国雪莱在给济慈写的信中也曾说过:“你还是带着那副痨病相,肺结核是对你这样妙笔生花的人的偏爱。”言语中的羡慕嫉妒横一目了然,然后在济慈病逝后,雪莱如愿以偿,也得到了这样的“偏爱”。法国哲学家卢梭在患肺结核后表示很开心:“死亡与疾病常常是美丽的,如痨病产生的热晕。”
18、19世纪的时候,流行在脸上贴一些假的痣。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痣是代表魔鬼的一个印记,是不好的东西。十六世纪的时候,天花在欧洲疯狂肆虐,很多人就留下一些疤痕在脸上。所以为了遮住这些疤痕,女人们就用一些假的痣贴在脸上,后来慢慢就被接受了。
图中女子正在往脸上贴假痣
Gingerdonthavesouls.传闻中,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太人是红色头发的。所以欧洲以前会歧视红色头发的人,他们认为红色的头发代表一切不祥的意义,因此红色的头发在古代欧洲是一种不祥的标志。
其他国家
///05///
苏丹:在苏丹,刻伤疤对于男人来说就是象征着勇敢,对女人来说就是象征着魅力。甚至从小起,他们也会刻这个伤疤,这样对这些小孩子来说,再受伤就不会感到害怕。
埃塞俄比亚:大嘴是最传统的美女特征之一,虽然在很多地区都以大嘴为美但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些民族却以很夸张的大嘴为美,甚至不惜从小在嘴里放重物达到夸张的效果。
委内瑞拉:当地人不像黄种人那么容易长青春痘,物以稀为贵,青春痘变成了稀有的东西。一个痘坑足够一个当地少年兴奋地一个晚上睡不着觉。当地有一种深受男性喜爱的植物鼻涕果,年轻男子都喜欢食用,这种果实的唯一作用就是使人的内分泌失调,从而长出青春痘。
从纵向来看,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年代,由于事件、风土人情等原因,其实审美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审美背后是有其社会背景的。我们对审美是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包容度,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去看待,而不是简单地抱着喜欢或者厌恶的态度。
从横向来看,处于同一个时期的不同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呈现出来的审美文化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是文化的多元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
??
文字/方舒蕾黄婕
排版/方舒蕾
编辑/方舒蕾黄婕
图片/网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