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男,年出生,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外一科主任。年参加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第六期师承班。在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经验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现可灵活应用李可古中医药思想诊治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积极使用中医药,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就李可中医药思想论治厥阴病方面的经验作一谈讨:
厥阴病的有关经典原文
“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两阴交尽故曰幽。”
——《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气盛极用厥阴来反映。
厥阴是阴盛极之态,故《伤寒论》厥阴篇死证最多,阴盛、最里、最幽、最深、主阖和发生中化,使这一界面属典型的“融寒温二气于一炉”,生理病理皆如此。
厥阴病的理论认识:
n日——一日之计在于晨;
n年——一年之计在于春;
n主气:最大生机,萌芽
n厥阴——幽、最深、阴、最小、微、极
n风
n木
n春
n东方
大厥阴
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生(升)发,凡临床遇东方或左升之路出现的疾病均可归为厥阴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点都是圆运动)
厥阴风木失常的表现形式
n下陷:寒、湿
n直升:风、火、寒水
n横逆:土木关系为主
n中化太过化火
n以上4种夹杂出现,无论出现多少种离位之气,均应按“六气是一气的变现”,即“四季五方一元气”之理辨证论治。
n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季四方本位本气均受影响;
n厥阴风木之气运行的失常极少以某一形式单一表现,往往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关键是找出最主要的运行方式及对其程度的判定(药量的拿捏)。
《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
n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厥阴病,少阴病提纲“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一旦出现神昏,即有向寒厥、热厥转化的趋势。
n《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法方药的临床论著,但无条文论述危重生死存亡顷刻之治法方药。李可老中医根据自己58年行医经验将厥阴病分为寒厥本证、热厥变证两大类,并给出了相应治法与方药,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
n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病学派方法,实热经证使用白虎汤,一日用石膏1~2斤可救;腑实证使用大小承气汤。若主要矛盾只限于上述两型,必须把握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因为厥阴病危重急期,往往是寒厥本证与热厥变证同时存在。
n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度昏迷,大破格可救。
n救命后看病人胃气情况,若胃气渐渐恢复,可起死回生,若救命后五脏皆衰,终难免一死。
n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
n热厥变证:大破格救心汤加大剂石膏、乌梅(包括阳明经热证与厥阴寒两方面);
n阳明腑实热证:上方合大黄。
厥阴与中气的关系
n轴运轮转;轮运轴灵。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临床常见误区
n当厥阴本气不足或厥阴寒时,不能只想到吴茱萸汤或当归四逆吴茱萸汤。
典型病例
病例一:肾结核右肾切除术术后
n姓名:会某
n性别:女
n年龄:50岁
n住院号:
患者于10年前因严重尿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不能好转,曾在固原地区人民院诊断为右肾结核,因右肾结核晚期成为自截肾、右肾无功能行左肾切除术,术后规律抗结核治疗一年,之后尿频症状缓解,近三年再次出现尿频,未规律用药,近三天因外感出现寒战、发热、全身大汗出,神疲乏力,左侧腰痛来我院就诊。
n刻诊:年9月27日因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服用外感药物后患者全身大汗出,汗液湿透身边的床褥;第二天仍然出现上述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再次大汗出,之后仍反复。入院当天体温最高达39.6.(根气不足、阳根不稳)
n极度乏力,怕冷,全身肢节疼痛;左侧腰痛(萌芽、大气、阳气不足)
n纳食欲差,食量少;(土气不足)
n大便日1解,成形。
n小便色黄、量少,尿频,尿痛(中气虚、厥阴下陷、中化太过)
n精神疲惫、嗜睡(少阴、根气)
n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少阴)
n证属:元气虚衰、厥阴热化变证(厥阴病热化变证至阳明)
n治则:回阳固脱、敛相火
n方:
n蒸附片45干姜30炙甘草60生晒参30山萸60煅龙骨30煅牡蛎30乌梅30白芷15菖蒲15磁石30
n3剂、加水毫升,煎取汁毫升,分3次口服。
n服药后患者体温28日最高39.2,29日降至36,30日曾出现体温为38.4,经物理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且出汗明显减少,精神好转,食欲转佳,考虑患者土气、根气不足,予三界方厚土气、护根气、兼顾气阴。
n方:
n北芪炮附片30干姜30炙甘草60
n山萸60生晒参30
n31日后体温一直正常。
小结:外感病可有多种情形,可表现为太阳病、内陷可发展为阳病甚至为阳明病,也可发生直中,也有外感直截发展为阴竭阳脱的厥阴病的情形。不可一概而论,视具体病情而定。
此案例按一般外感治疗疗效不佳且出现了阴竭阳亡的危急情况,一旦有此端倪,不能犹豫不绝,李可老先生已为我们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药,只要用的及时就能转危为安。
病例二: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大汗
n姓名:胡某
n性别:男
n年龄:50岁
n住院号:
n胆囊结石病史
患者于年11月19日因医院行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当日在返回家的途中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急来我院就诊,以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收住我科。经对症处理后于11月28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肠功能回复正常。入院时患者一直大汗不止,平时汗多,术后出汗较入院时有所加重。
n刻诊:12月9日,精神差,食欲差(萌芽、中气)
n全身大汗不止,四肢冰凉,头部汗最明显,随擦随出,头顶部按压后按压处象冒水眼一样串珠样流出。(大气阳气外脱)
n双下肢无力,下地后颤抖。(根气、中气)
n口干不思饮(太阴)
n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缓。(寒湿)
n证属:阴竭阳脱、厥阴寒厥本证
n治则:回阳固脱(救元气)
n方药:破格救心汤加味
n蒸附片30干姜45炙甘草60西阳参30
n生山萸60煅龙骨30煅牡蛎30磁石30
n白芍30乌梅15
n2剂,分3次口服。
n两剂药服完后患者汗出明显减少,精神转佳,食欲好转,下地后腿软改善80%.
n守方去白芍、乌梅继予三剂后患者汗出基本正常,痊愈出院。
小结:厥阴病为疾病的后期、危重期,为少阴病的进一步发展,少阴病提纲为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一旦出现神昏,即有向寒厥、热厥转化的趋势。
元气包括人体的气、血、精、津、液。不能单纯理解为人体的阳气,阴为阳之基,如果没有人体这个臭皮囊,就谈不到发挥功能。
生死存亡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李可:破格救心汤不只是救心衰的良方,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循环衰竭)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李可急危重症凝难病经验专辑》P5.
n破格救心汤方解:
n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有雷霆万钧之力,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
n炙甘草:既能解附子的毒性,以具扶正作用。两倍又能伏火,防附子的辛热太过。
n山萸肉:不独补肝,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补之,为救脱第一要药。
n人参: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
n龙牡: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
n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n菖蒲、白芷代麝香,辟秽开窍,斩关夺门之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