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英国很关心中国战场,著名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他心中非常的疑惑,杜聿明率领百万大军,是怎么败给陈毅和粟裕的呢?
在年,二战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用餐的时候,有陈毅元帅和杜聿明。
蒙哥马利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杜先生,您在淮海战役的时候,百万大军到哪里去啦?”
(蒙哥马利)
杜聿明尴尬笑了笑,随后指着陈毅说:“都送给他了。”
陈老总摇着头笑了笑,说道:“你哪里那么大方过?明明是被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
当然了,事后杜聿明对妻子说,这是开玩笑的。
关于百万大军为何会惨败?杜聿明晚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的排兵布阵,次次都能被粟裕破解?难道粟裕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成?
(杜聿明被俘)
到了杜聿明卧病在床,有感于时日无多的时候,他把郭汝瑰叫到了身边,而这位郭汝瑰原先是国民党作战厅的厅长。
这俩人原先都是国军高层指挥官,而今改朝换代,二人一位是投诚,一位是被俘。
杜聿明问:“到底是不是你?”
郭汝瑰没有回答,一直沉默。
杜聿明换了个问的方式:“你到底是起义?还是投诚?”
郭汝瑰依旧是沉默,没有回应。
(郭汝瑰)
这应该是,杜聿明辞世的时候,心中最大的疑惑,认为自己在内战时期的军事机密,都被郭汝瑰告知了共产党,认为郭汝瑰表面上是国民党的作战厅厅长,可实际上是中共特工。
年5月7日,到了对杜聿明盖棺定论的时候,他被称之为“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在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其突出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郭汝瑰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件事,但我们可以对比二人的历史,从而得出结论,得出那百万大军,因何而惨败?
时间推回到年,杜聿明出生在陕西的米脂县,这地方出过许多大美女,同时也出过李自成。
回顾杜聿明的一生,三个关键词,倒霉、扫把星、现代化军事作战思想。
先说倒霉,这也跟杜聿明小时候不争气有关,父亲参加过反袁斗争,所以家里各类武器特别多,同盟会成员也特别多。
(图片来源网络)
杜聿明从小就不爱读书,被父亲揪着去学校,结果看见书本就瞌睡,其成绩可想而知会有多差。
杜聿明实在是无法忍受课堂的枯燥,于是主动找到校长,说外国都有体育课,咱中国也要有!
校长是杜聿明的堂哥,附近几十个县,只有他们这一家现代化学校,他看得出自己的校园当中,未来肯定会涌现出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只可惜这些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堂弟杜聿明,太贪玩的人焉能有出息?
最终在杜聿明的坚持下,不惜与堂哥争执,学校才开展体育课,杜聿明在这方面表现良好,还拿过许多第一名。于是乎家里的亲人感叹,唉……这孩子多半是废了。
正如同家人猜测的那样,杜聿明后面几年的表现,比废物更废物,比倒霉蛋更倒霉,比扫把星更晦气。
(上体育课)
例如杜聿明在年,实在是无法忍受课堂的烦闷,于是全班男生一合计,咱们去报考黄埔军校,那里体育课很多。
然而家里人不同意怎么办呢?那就逃学吧,于是闯出校园,愣是逃学逃到了香港,路线是乘船去广州。
从陕西香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很艰难,可见杜聿明多么的厌学,一路上为了省钱,所以每个人抱着两罐咸菜,啃着硬馒头。
当这群逃学的北方孩子,穿着大皮靴带着大皮帽,出现在香港街头的时候,因为身上资金不富裕,看哪里吃饭便宜?小饭馆肯定便宜,于是就点了白水面条。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却是万万不行的,杜聿明明知道身上钱不多,所以在香港第一次下馆子的时候,看饭菜那么贵,得嘞,就醋吃面吧。
万万没想到,醋也他丫的是收费的,最后杜聿明他们一顿饭吃下来,比吃菜更贵。
(香港街头的老照片)
后来到了广州才知道,我勒个去,黄埔录取的几率太低啦,哥几个不够资格怎么办?
找人!找谁?找那些在广州的陕西老乡,尤其是那些在广州、混得出人头地的陕西老乡。
于是杜聿明一群人,就在老乡面前说,那黄埔军校招收学员有歧视,凭什么南方学生多?凭什么陕西学生少?
得嘞,一番话打动了广州国民党当中,那些陕西籍的高官和武将,于是写了一封推荐信,杜聿明这才成功入学。
因为这件事,引发另外一位学生的不满,他个子矮矮的名叫胡宗南,凭什么我进学校那么费劲?而你们进学校能够走后门?
时间来到军阀混战时期,杜聿明打仗的时候,不幸被俘虏,对方一听是杜家的小子,所以就给放了;再打仗又被俘虏,对方一看是杜家的小子,于是又给放了。
期间学校里的陈赓,对杜聿明说:“你看你,口吃结巴打仗也不行,加入我的宣传队吧,先练练口才,再练练打仗。”
(黄埔军校)
因为杜聿明在广州混得不好,于是连同三位同学回老家,老家校长一看,哎呦嘿,军校里的混小子回来了。
于是校长为了这四个人前途,便找来当地的军队退休老干部,老干部就说了:“咱们陕西有一位将军,在河南地区驻防,你们去投靠吧,另外杜聿明你留下。”
陕西方面,写了一封信,让杜聿明这个扫把星,去带给孙中山先生,信里面既报告了陕西当地的情况,也举荐了杜聿明。
结果杜聿明把信缝在衣服里,坐着火车就去找孙中山,在医院的病床前面,将那封信交给了孙先生。
当时还挺庄重,杜聿明敬了个军礼,随后退出病房。
可谁知两三天没过,孙中山去世了。
无奈之下,杜聿明去找之前的,那位当了将军的陕西老乡,结果刚刚到地方的第二天,老乡又去世了。
找谁谁去世?这谁受得了?导致杜聿明整个人没了自信。
怎么办?回去当体育老师吧……当然了他的这个体育老师,是军校里的教官。
杜聿明做梦都想不到,出来混社会的困难程度,比想象中的艰辛了上百倍,仰天长叹,太难啦。
几个月后,有个陕西的大地主,买官买了个营长,但是他自己不会带兵,怎么办呢?听闻杜家小子可以。
于是这位地主喊来杜聿明,就说了:“当什么体育老师?来我这里当副营长,兼任第一连的连长!”
北伐战争开始之后,上级领导为杜聿明安排了一个任务,或者说靠着杜家在国民党的影响里,让杜聿明带着部队,去为孙中山先生看守陵墓。
于是杜聿明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半路上碰到了大军阀孙传芳的稽查队,一听是为孙中山守陵的?那还说啥呀,绑了!
结果杜聿明又又又一次被俘虏,也不知道上辈子是否大闹过天宫,所以这辈子才会遭受苍天、如此的惩罚。
但是靠着杜家人,在同盟会的影响力,杜聿明虽然被关进了著名的老虎桥监狱,但最后还是捡回来一条性命。
一直到了年,杜聿明才熬成了团长,在同学当中实属混得不怎么样。
(杜聿明)
杜聿明倒是经常说自己是黄埔毕业的,有人当面就怼,你才上了半年,你算什么东西?
同学当中有个评价,说杜聿明的人生等同打麻将,明明拿了一条龙清一色,却输了个大满贯,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年2月,杜聿明的发迹之路终于开始,和军阀打内战他不行,但是跟日本鬼子作战,杜聿明代理师长职务,在东北指挥部队,同侵略者血战一场,总算有了战功。
杜聿明第二次进入黄埔军校深造,抗日一代名将就此诞生,
第一步,负责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作战部队之一。
当时,一向挑剔的白崇禧去视察,大家都非常紧张,结果白崇禧视察一遍之后,为杜聿明竖起了大拇指。
白崇禧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杜聿明扯开了话匣子:“报告长官!要苏联坦克……要增加军饷……要官兵待遇……要部队营房……”
结果白崇禧回去之后,对蒋介石说了一句:“他们缺钱。”
蒋介石回了一个字:“给!”
(蒋介石和白崇禧)
在整个抗日战场,至今史学界都在争论杜聿明的表现,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虽然不是杀敌最多的将军,但却是面对日军主力最多的将军。
杜聿明指挥打仗,喜欢德国闪电战那一套,靠着国民党的背后支持,和日寇激战八年。
要说杜聿明在抗日战场当中,被史书有所诟病的地方,便是率领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大战日寇。这其中欧美国家的部队不堪一击,而杜聿明抵达战场的时候,形势已经严重恶化。
还有就是南方的各种疾病,让杜聿明很不适应,因病牺牲的士兵,是战场上牺牲士兵的两倍,杜聿明浑身都是烂疮。
在杜聿明看到野人山的时候,想起先辈诸葛亮,曾经在此七擒孟获。
接下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杜聿明在东北战场,打不过解放军,葫芦岛惨败撤兵。
在淮海战役,同样打不过解放军,惨败撤兵。年12月10日凌晨,病痛当中的杜聿明伪装成当地人,被解放军俘虏,地点位于萧县青龙集张老庄村。
杜聿明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百万大军,无论如何排兵布阵,都能被粟裕准确猜到,为何?为何?到底是为何?难不成粟裕,真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和刘伯温?
(杜聿明和蒋介石)
在杜聿明投降之后,在共产党这边获得优待,因为他患有多种疾病,所以需要大量的治疗。
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等等等,在解放军军医的照顾下,杜聿明的身体逐渐痊愈。
杜聿明的病痛当中,最难缠的就是脊椎炎,医院方面不惜重金,打造了一张石膏床,让他能够舒舒服服地安然入睡。
关于杜聿明,内心深处对战场上军事失败的疑惑,一直都没有解开;而且对于淮海战役,其实内心深处很不服气。
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杜聿明得知前线一场场大胜利之后,爱国之心从未如此强烈。
杜聿明写信,一封封的写信,写给中央军委,说美国人和英国人的作战,有什么什么特点,咱们中国人应该怎么怎么对付。
杜聿明以前在远征军的时候,遭受欧美列强的欺压,心中一直憋着怒火呢,如今中国军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获得了一次次的大胜利,让他扬眉吐气!
杜聿明感叹,中国,这就是中国,这就是我深爱的那个中国!
(抗美援朝时期,国民党战俘最爱看报纸)
不仅写信,而且杜聿明带头做炒面,笔者在读他回忆录的时候,读到这一时期的杜聿明,内心无比感慨,提起屈辱史,铁汉也流泪。
杜聿明曾经公开说:“我对于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感到无比兴奋和敬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实站起来了。”
年7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的时候,宴席上杜聿明作陪。
此时再提起当初的淮海战役,杜聿明已经心服口服,所以蒙哥马利问,百万大军哪里去啦?杜聿明才会指着陈毅说,送给他们了。
不过,宴席结束之后,杜聿明私下里说:“陈毅那句话我只能同意一半,因为国民党军队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这方面我有切肤之痛……”
杜聿明晚年,喊来了一位“自己人”也就是国民党作战厅的厅长郭汝瑰,这才问了那句话:“是不是你?”
郭汝瑰沉默不语,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杜聿明躺在病床上又问:“你是起义的?还是投诚?”
这句话实则是包含了好几重的意思,其中杜聿明真正想表达的,便是你郭汝瑰,到底是不是共产党的特工?造成我杜聿明失败一半的,到底是不是你?
杜聿明离开尘世之前,最想解开的谜团,便是郭汝瑰的身份,到底是什么颜色呢?纯白色转红色?又或者是白色的衣服,红色的内心?
年5月7日,杜聿明因为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究竟功几多?过几多?功过有几多,全听后人说。
时间推回到年, 郭汝瑰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在堂兄的影响下,进入黄埔军校进修。
当时的军校,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郭汝瑰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誓终生追随党的事业,弘扬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
因为蒋介石,违背了孙先生的遗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共产党员。
郭汝槐无奈之下,便去日本躲避灾祸,于年4月考进日本士官学校。
九一八事变之后,看清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所以申请退学要回到祖国。
教官说:“你们可以退学,但退了就不能再入学了!”
郭汝瑰和同学高声呐喊:“亡国奴才再回来!”
(乘船回国)
回国之后,进入陆军学院深造,因为共产党的身份,所以一直在国军当中被排挤。
郭汝瑰又深造三年,坚信知识改变力量,用各种军事理论和国内外经典战例,来武装自己的大脑。
抗战爆发之后,年的7月份,郭汝瑰已经是54军的参谋长,当时要召开保卫武汉的作战会议,由国民党高级军官陈诚主持。
陈诚提出作战方案之后,郭汝瑰却站起来公开反对,他说:“对比南京失守,来分析武汉作战形势,我们应当保卫武汉,又不战于武汉。”
陈诚一看,哎呦嘿,你小子行呀,居然敢反对我,而且还反对的那么有道理,这种不注重核心而注重外围的作战方案……说得好哇!升官,升官,给升官!
(陈诚)
结果战争开打之后,郭汝瑰的军事才华得以展露,深受陈诚的欣赏;结果战斗刚刚休止,陈诚大笔一挥,升任第二十集团军参谋长!
年,郭汝瑰的职位,晋升到暂5师的师长!两年后,进入了“重庆国防研究院”担任研究委员,能进入这里的,那肯定是军界精英人物,由蒋介石和何应钦亲自主持。
因为郭汝槐的出色表现,年蒋介石委派他,身为中国的副武官,去英国考察军队建设。第二年回国之后,便担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
接下来的时间,郭汝槐便是升官升官升官再升官,担任作战厅的厅长,和蒋介石一起,制定作战方案,并且获得了国民党的大加赞赏。
蒋介石将郭汝瑰,视为国民党年青一代的将领当中,最具有才华的参谋之一,陈诚更是大力保举。
但是在郭汝瑰的升官过程当中,却遭到了杜聿明的强力抵触,杜聿明多次上书蒋介石,认为郭汝瑰肯定是共产党人的特工。
杜聿明之所以这样认为,因为他经过观察之后,发现郭汝瑰的生活极其简朴,作风不贪污不腐败,不找小老婆,不买官卖官,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
杜聿明再看别的国民党军官,讲究五子登科也就是金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所以才被称之为五子登科。
国民党的军队,之所以要这五子,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好不容易打走了日本鬼子,自己总该享受享受了吧?
所以杜聿明认为,郭汝槐肯定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工,单单是生活作风方面,就跟共产党人一摸一样!
结果因为杜聿明,将此事多次上报蒋介石,蒋介石烦不胜烦,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将杜聿明叫到面前臭骂一顿。
蒋介石认为,杜聿明这是嫉妒郭汝瑰的才华,怕郭汝瑰未来影响到杜聿明的地位,这活脱脱的便是国民党内部权力争斗,所以他蒋介石肯定不允许。
接下来的时间里,杜聿明从未停止调查和排挤郭汝瑰,时时刻刻紧盯着郭汝瑰的一举一动。
年12月10日,郭汝瑰发布了《起义告官兵书》,随即全国通电起义,以至于海峡对岸的蒋介石,气得是浑身颤抖,连连说:“娘希匹,郭汝瑰!”
年12月11日,郭汝瑰率领多人,在宜宾宣布起义。后来美国的一家报纸,发表文章称之为《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公开认为,郭汝瑰在国民党的作战厅,运筹帷幄之中,帮助中国共产党,决胜于千里之外,讽刺讽刺,匪夷所思的讽刺。
那郭汝瑰,到底是不是我共产党的潜伏特工呢?是的!
前文说过,郭汝瑰早年便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例如他在陆军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同学知道他的身份。
郭汝瑰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完这句话,便跟同学分手,从此之后便逐步踏上了抗战之路。
在解放战争时期,多次将极其重要的情报,传递给陈毅,二人单线联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第二野战军作战的时候,能够准确掐住杜聿明的脉搏,能够将杜聿明的排兵布阵,知晓得清清楚楚。
因为郭汝槐是秘密战线的,所以极少有谁知道他的身份,在淮海战役当中,正史很少描写郭汝槐的情报贡献。
而郭汝瑰起义之后,也就是72军在宜宾起义,因因为保密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公开身份,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的真实经历。
因此建国之后,郭汝瑰的待遇,按照投诚将官处理,所以在后来的历史当中,他这样“投诚将官”的身份,自然会承受许许多多的……不怎么公正的待遇……
直到后来,郭汝瑰的晚年,才在回忆录当中,亲自讲述那些年,在情报方面做出的贡献。
后世评价郭汝瑰,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的,最大的红色间谍!后来身份揭露之后,待遇提升到副兵团司令的级别。
年10月23日,一场车祸降临,郭汝瑰不幸离世,享年90岁……
军委在郭汝瑰的追悼会上评价: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为抗日战争,为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郭汝瑰去世之后不久,家人收到了台湾方面寄来的一封封信件,打开之后都是白纸,乃是郭汝瑰的老同学寄来。
这白纸,正如同郭汝瑰当年,从陆军学院毕业的时候说过那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来源:头条
历史微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