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说起高跟鞋,人们第一时间就会和女生挂钩,脑海里也会浮现出各种职场佳人,风情万种的穿着一双高跟鞋,姿态万千的伴随着踢踏声,迈着自信昂扬的步伐。
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高跟鞋,是很多小女孩的心愿。
但,如果是换成一个小男孩呢?大家会如何去看待这样一个情况?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男生应该是高大威猛且活力四射的,会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和青春,也会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但如果一个小男孩对高跟鞋,或者是女性化的事物感兴趣,大家也许都会有下意识的错愕,然后在消化完这一认知的时候,还是心留一些质疑。
男孩喜欢玩篮球和变形金刚,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和穿漂亮的裙子,这是人们在下意识形成的定义。
当某一种与之不相符的情况出现时,仿佛是打破了界限一般,刷新世界观,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标新立异、有些不正常的现象。
其实,这就是人们受到刻板效应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刻板效应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别再用刻板效应来强迫孩子的认知!
一:刻板效应为何物?
说起郑耀南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都市丽人这个品牌,大家绝对相当的熟悉,就在我本人居住的地方,一条商业街都会有三家都市丽人的分店。而大家也知道,都市丽人主打的是女性内衣,顾客也主要是女性,而郑耀南就是都市丽人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
从沃尔玛保安到内衣王国的掌舵人,郑耀南自称是中国最懂女人的人。
而我曾经也自发的弄过一次投票,请一个群里50个人进行投票,就是让他们选择哪一个是都市丽人的董事长,我分别给了六个选择,包括郑耀南以内平均分为三男三女,而投票结果出来后,除了几个知道实情的人选择了郑耀南这一正确答案,剩下来的人居然都从三个女性选项中进行选择。
在人们的观念中,女性和内衣是相挂钩的,而说一个男性靠卖女性内衣发家,有点儿超出所料。
这其实也是刻板效应在发挥作用。
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简单说就是人们对常见事物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相当于思维定势
随着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二:刻板效应影响人的判断
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刻板效应也能算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更加迅速的进行判别和行动,但我们今天主要还是将刻板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
而在现实生活中,刻板效应的影响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姚明刚登陆NBA的时候,奥尼尔在最初的一年没有和他说过话,因为他认为姚明肯定不会英语,这就是他对中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直到姚明用英语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才打破他的这种印象。
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也会受到刻板效应的影响,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学习一些偏向于运动类型的特长,女生则应该是通晓琴棋书画,同样,就连玩具、穿搭和颜色选择上,都有着一种刻板的认知。
当小男孩表现出对高跟鞋的喜爱,当女孩喜欢穿着运动裤在沙地里摸爬滚打,家长们就会皱着眉头说:你这是不对的,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男孩(女孩),你不能这样。
这种训斥直接导致孩子的思想被束缚,潜移默化中便在行为上形成了一个框架,束缚着孩子言行举止。
三:孩子也可能受到刻板效应的危害
刻板效应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自己深陷刻板印象中,对别人产生固定认知。
另一种是自己被人刻板化,成为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在《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中,刘星所扮演的一个角色是比较顽皮捣蛋、机灵古怪。他的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然而有一次他决定发奋图强,考一个好成绩让父母高兴,但是当他真的考取了一个优异成绩的时候,他的妈妈却产生了怀疑,认为以他以往的表现不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这样的好成绩,于是猜测刘星是不是作弊了。
这无疑是一盆冷水,热情瞬间别浇灭,刘星也和母亲大吵一架,陷入冷战的僵局。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家长们很喜欢给孩子贴标签,这就限制了孩子对自我的定义和认知。
同时,父母的这种思维定式也会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也会用固定思维去想问题办事情,不利于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四:家长要避免受到刻板效应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过: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就是孩子去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响、塑造了孩子的感情和行为。
家长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却深远持久的影响,当家长用刻板印象看待孩子、引导孩子时,慢慢的,孩子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无形框架,模仿家长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事物。
所以,首先家长就要摈弃固定思维,要抱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通过对孩子成长进行长时间研究后,指出:
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
在孩子成长发展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权利适当的交给孩子,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他们天赋特长所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发掘和激发,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压制孩子的本能。
同时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很多时候大胆创新的尝试都可能是一片新天地的发现,只要孩子意志坚定,勇于付出和坚持,家长就应该站在统一战线,支持孩子的选择。
我是宋奎冉,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