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最近月经越来越少了,是不是早衰了?”,“医生,我月经量太少了,会不会绝经?”门诊上经常能碰到这类患者,为月经量少而烦恼,好好的,月经量怎么就越来越少了呢
什么是月经过少
正常的一次月经总量一般为20~60ml,超过
80ml为月经过多,少于5ml为月经过少。
5ml大概是一个矿泉水瓶盖的量,差不多是能把一片卫生浸透的量。而且指的是一个月经期的总量。
5ml就这么多,不是血,滴的红墨水哈
是的,不用诧异,医学上确实是这样规定的。按照这个标准,很多患者月经过少的诊断也就不成立了。
当然,你也不能就扣着5ml这个点,非要等月经量少到这个程度才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月经量明显减少,比自己平时的量减少了一半以上,或者经期只有1~2天,甚至点滴即净,就要引起重视。
为什么会月经过少?
我们知道,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卵泡期我们的天选之子—卵泡出现了,它慢慢长大,每天勤勤恳恳地分泌雌激素,让子宫内膜变厚一些(后面卵子和精子结合后孵化胚胎的场所,当然越厚越舒服啦),月经中期,我们的卵泡成熟了,便排出了卵子,让它去寻找真爱—精子。
而此时已经是空了的卵泡也不会闲着,它摇身一变成了黄体,开始分泌孕激素,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之向分泌期转变,就像太阳散布阳光一样,使得子宫内膜蓬松柔软。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也为内膜方便脱落做准备。
卵子受精成功,便会躺到厚厚的子宫内膜上,黄体则又会变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发光发热,帮助受精卵孵化、生长。
若是受精失败,在等待了10来天左右,黄体也就灰心罢工了,失去阳光,基础体温下降,雌孕激素下降,子宫内膜脱落,也就形成了月经。』
子宫内膜厚,脱落的多,月经量就多,子宫内膜薄,脱落的少,月经量也就少。
至于子宫内膜为什么会变薄,主要是受内分泌失调及宫腔因素影响。
内分泌因素主要包括:卵巢功能衰退、多囊卵巢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
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减少,影响子宫内膜增殖,月经量自然减少。
诸如多囊、甲减、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则会导致排卵异常甚至不排卵,这样,子宫内膜又缺乏了孕激素的转化而不能完整地脱落,月经量也会过少。
宫腔因素主要包括: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症、盆腔结核等。
人工流产、刮宫或其他原因的宫腔操作史均可能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变薄、甚至宫腔粘连,也就导致了月经过少。
子宫内膜炎、盆腔结核感染一样会损伤子宫内膜,致使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月经过少该怎么办?
先排除怀孕可能,很多人的“月经过少”,可能是妊娠早期出血,甚至是宫外孕的出血。
不用惊讶,就……还挺常见的
然后找原因,一般医生会结合你的病情、病史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经期第2~5天,空腹)、甲状腺功能,或者宫腔镜、内膜活检等检查。
确定病因后即可对症治疗,不排卵的可以促排卵,激素缺乏的可对症补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补充甲状腺素,盆腔结核的可抗结核治疗……
中医上来说,月经过少主要也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虚证和实证。
虚证为肾虚和血虚。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均可致血海不充,冲任失养,故而经行量少。
实证为血瘀与痰湿。瘀血内停,脾虚不运,痰湿阻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受阻,则月经过少。
治疗上开源、疏流。
虚者补之以开源,予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调理好源头,则不愁气血生化不足。
实者泻之以疏流,予以活血化淤、运脾化痰等,通道无阻,则无惧气血之瘀滞。
好了,简单点,交流的方式简单点,医院,管它虚虚实实,医生会辨证处理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