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致命传染病之一,老百姓都给它一个俗称——“痨病”。无论是《红楼梦》里死前咯血不止的林黛玉,还是鲁迅笔下给小栓治病的“血馒头”,都是结核病的写照。如今,很多人错误的以为像肺结核这样的疾病早已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周琳告诉记者:“虽然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更多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使得全世界肺结核疫情较快得到遏制,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增加、艾滋病蔓延,以及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20世纪80年代开始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生长繁殖,不断破坏人体组织。结核菌破坏肺部为肺结核,破坏肾脏为肾结核,破坏骨为骨结核等。人体除了毛发、指甲不能感染和产生结核病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可得结核病。结核病主要是由呼吸道传播的,90%以上的患者为肺结核。
我国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据估算现有结核病人万,每年新登记患者数达万,其中28%为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数居世界第二。广东省每年新登记治疗的患者数6万余,16%为耐药;每年新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近例,可见结核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值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发表评论文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成千上万人得以脱离贫困。各类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活动大幅降低了儿童和婴儿死亡率以及传染病的死亡率,将预期寿命从年的50岁提高到年的76岁。
虽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主要的死亡和致病原因,但与传染性疾病的战斗仍未结束。最有力的证明便是我们仍未彻底消灭结核病和结核病的耐药形式,即耐多药结核病。
世卫组织估计,中国每年有93万人患有结核病,其中约有5万人为耐多药结核病,后者所需的治疗非常复杂且昂贵。在极端情况下,耐多药结核病对市场上所有药物都出现耐药现象。
结核病发病的症状包括剧烈咳嗽(咳血)、胸痛、盗汗、发热、体重减轻和疲乏。类似于染上持续数月的严重流感。若不及时治疗,近半数结核病患者将因此死亡。
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结核病的致病细菌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及时诊断不仅对治愈结核病患者至关重要,也是保护其他人的唯一办法。
中国在防治结核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过去20年中,中国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一半以上,提前五年达到结核病的千年发展目标,可谓功勋卓越。
但进步的速度有所放缓,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年世卫组织全球结核病年度报告所描述的情况不容乐观:在中国,每10位病人中仅有3位得到正确的实验室诊断。报告指出,每位耐多药结核病人中只有5位获得正确的治疗。
我们可以做到更好,因为我们既有快速诊断的新工具,也有治疗药物。但是,防治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不仅是药物或科学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提供足够资金、优质和精准服务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有需要的病人获得现有的快速诊断工具和治疗手段。为此,我们同时需要提高公众意识。我们必须消除对结核病相关的歧视,让病人不再因他人的非议而拒绝寻求诊断和医疗服务。要知道,遭遇歧视跟疾病本身一样,可能是致命的。
防治结核病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大多数结核病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在医疗保险未能提供免费治疗或覆盖面有限的情况下,高昂的治疗费(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费用)和长期服药的需要让病人不堪重负。经济困难所带来的风险使很多病人中断治疗。
通过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医疗改革,我们正着力解决复杂的治疗费用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果将慢慢显现。但是,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非常特殊,需要特殊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未得到正确诊断的病人将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未得到正确治疗的病人将威胁到他人的健康。解决方案之一就是,我们不仅需要确保中国所有结核病人和耐多药结核病人能够获得和负担得起现代诊断方法和正确治疗手段,治愈他们,从而防治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同时,我们也需要组织提升公众意识的活动,让公众了解应注意的症状,消除结核病相关的歧视,让需要治疗的人敢于寻求帮助。
科普一下结核知识通过保护易感人群阻断结核菌传染具有局限性人群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任何人接触结核杆菌都有受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目前尚无疫苗开展全人群预防。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这种抵抗力维持的时间在15岁以后就不再起到作用。另外,尚无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成人接种卡介苗可以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因此通过保护易感人群而阻断传染这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切断传染途径控制结核菌播散具有局限性结核杆菌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的。人与人之间近距离谈话、患者咳嗽、打喷嚏都可能在不经意间造成结核杆菌传播。虽然戴口罩,咳嗽、咳痰时扭过头或捂住口鼻可以有效地降低飞沫传播的危险,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结核杆菌的传播,但这些措施只在已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应用有效。结核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很容易被忽略而不及时就诊。但实际上患者此时已经开始在痰中排出结核杆菌,成为了细菌的传播者。因此通过阻断传播途径控制结核菌的播散也具有一定的困难。通过控制传染源主动发现早期患者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在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这2种方法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成为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积极地发现具有传染性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并通过迅速、有效的治疗,使患者肺内绝大部分的结核杆菌被快速地杀灭,患者的痰中不再排出结核杆菌,从而使其不再具有传染性。抗结核药都应放在阴凉干燥(20℃以下)的地方所有的抗结核药都应放在阴凉干燥和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药物要求放在20℃以下避光、干燥的环境存放,温度在20℃以上建议冷藏保存。
肺结核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肺结核患者需按时服药。间断服药可能会产生耐药;如果产生耐药,治疗周期长,难以治愈,治疗花费也比一般肺结核的治疗高10倍以上;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或其它人,被传染者一旦发病就是耐药结核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和医生联系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皮肤搔痒、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等,严重者可能会呕吐、视物不清、皮疹、听力下降等;出现上述任何情况,均应及时和医生联系,以便妥善处理;请不要自行停药或任意更改治疗方案,这会直接影响到您的治疗效果。
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在治疗满2、5、6月时送痰进行复查治疗期间的复查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和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在治疗满2、5、6月时送痰进行复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满2、5、8月时送痰进行复查。
掌握正确的留痰方法正确的留痰方法是:深呼吸2-3次,用力从肺部深处咳出痰液,将咳出的痰液留置在痰盒中(3-5毫升),并拧紧痰盒盖。复查的肺结核患者应收集2个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
夜间痰:送痰前1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咳出的第二口、第三口痰液。
留痰时还应注意这些细节如果患者刚吃过东西应先用清水漱口;
装有义齿的患者在留取痰标本前应先将义齿取出;
痰标本性状为干酪痰、血痰、粘液痰时为合格标本;唾液或口水为不合格标本。
外出期间记得带够足量的药品如果需要短时间的外出,应告知医生,并带够足量的药品;
如果改变居住地,应告知医生,并由医生帮助您联系您将去地方的结防机构,以便能够延续治疗。
坚持科学防治,治愈肺结核其实很简单日常生活起居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传染给他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肺结核患者有痰时,一定要吐出来,不要下咽。不随地吐痰,应把痰吐于纸中包好后焚烧,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传染期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去时应佩戴口罩;最好要有单独的卧室,光线要充足,要经常开窗通风;大部分儿童结核病是由家庭成员传染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戒烟限酒肺结核患者应戒烟。吸烟会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大量咯血可危及生命。肺结核患者应限酒。因为抗结核药物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并且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酒会使肝脏的负担更加重。酒还能扩张血管,有引起肺结核患者咯血的可能。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应加强营养,多吃奶类、蛋类、鱼虾、瘦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还应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以及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避免吃过辣的、过于刺激的食物。治愈肺结核,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好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结核菌,你一定能健康痊愈~来源:广东卫生信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动态
主编,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