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结核原因
结核传染性
肝结核表现
肝结核治疗
肝结核药物
肝结核医院

收获长篇专号middot

《收获长篇专号·春卷》

目录

钟南山:苍生在上/熊育群

致新年快乐/须一瓜

降落现实的转境时刻/黄德海

南货店/张忌

窗玻璃上的雅努斯/金理

我们骑鲸而去/孙频

57万字,页,5月6日微店预售,5月13日出版

非虚构《钟南山:苍生在上》

熊育群著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地球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世界性灾难面前,中国记住了一位耄耋老人,那一夜他奔赴疫情“震中”,匆匆的行色,困倦时凝重的表情,危急关头的果敢与担当……在迎面扑来的死亡阴影之前,国家迅速踩下了紧急隔离的闸门。钟南山,他的哀伤连接了万家悲痛;他的眼泪,落成一个国家的泪水。他念兹在兹的是抢救病人。他不唯上,不信邪,敢担责任,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表现了一个医者的仁爱之心和道德风骨。《钟南山:苍生在上》从新冠肺炎与非典两场疫情钟南山的忘我投入写起,笔触伸入他的精神世界,努力接近他内心的风暴;以穿越时空的视角,对灾难进行沉痛反思。六个独立而又相连的章节,两场相隔十二年持续的观察与采写,从钟南山家庭成长环境,到他的求学之路、爱情与婚姻、医学追求……从最普通平凡的日子到充满挫折的人生命运,在时代变迁与复杂严峻疫情的广阔背景中,以大量翔实丰富的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立体又真实的上医形象。

年,非典时期的钟南山

第二章(选读)

十二年清明节,尽管忙,钟南山还是决定和家人飞到厦门,一起去为父母扫墓。是父亲的遗嘱把骨灰撒到鼓浪屿的大海上。父亲是他的骄傲,钟南山对父亲满心的恭敬和孝顺。清明祭扫在钟家是每年必做之事。今年他去厦门,主要是为了跟父亲说说话,他实在无路可走了,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父亲是他最尊敬的人,他一生说实话做实事,充满正义和良知。父亲是个孤儿,被厦门鼓浪屿的一户钟姓人家抱养,取名钟世藩。钟世藩从小立志,从厦门同文书院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八年专业深造,钟世藩博士毕业后留校当了助教,在协和医学院遇到了同样来自厦门鼓浪屿的同学廖月琴。廖月琴在协和医学院学习护理专业。他们身在异乡,同是鼓浪屿人,很快就相互仰慕,彼此萌生爱意。钟世藩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学习病毒学,两年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毅然选择回国,医院儿科主任。廖月琴也被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后来,她参与医院。两人结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钟南山。钟世藩对病人尽心尽责,下了班,在家里看书也常有病人找上门来,请他去看病。他们大都是急急而来,钟世藩放下手中的事也是匆匆而去,风雨无阻。登门求医的什么人都有,贫富贵贱他一视同仁。找上门来的大都是急病,尽管这些都是分外之事,钟世藩却从不敢耽搁。平时他坚持大查房,认认真真书写每一份病例,他写的病例不是当医生的人也能看懂。他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的药。上世纪五十年代,钟世藩在广州创办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他依托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成为那时中国医学界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钟世藩对医学的爱、对病人的关心,都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一辈子他都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钟世藩七十多岁时,为了把自己几十年来宝贵的临床经验分享给后人,决定写一本书。那时他的眼睛出了问题,视力减退,只能靠放大镜才能看书写书,最后放大镜也不管用了,他得了白内障,只有请人帮他来看。他每天去图书馆,查资料、写作,那时图书馆无人阅览,经常只有他一个人,钟世藩捂着一只眼,艰难地写着《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四年时间写下了四十万字。《儿科疾病鉴别诊断》出版后十分畅销。他把一半稿费给了帮他抄书的医生,把自己的一半再分一半给了帮他查阅资料的人,余下的稿费全部买了书送人。他对人好,一心希望别人都能过得好。这些品性几乎也是钟南山的写照。钟南山不只是子承父业,连行医与为人处事都一模一样。看到父亲当医生,既能救死扶伤,又受人尊敬,钟南山从小立下了当医生的志愿。“文革”时,钟南山和父亲在农村,有个孩子得了肾病,一直尿血。当地医生诊断他是肾结核。钟南山懂得不少肾病知识,想在父亲面前表现一下,就头头是道说起肾结核该怎么怎么治。父亲问他:“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肾结核?尿血的情况多种多样,肾结核只是其中一种,你怎么能肯定尿血就是肾结核?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这句话让钟南山震动,一生都不曾忘记。从此之后,他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都改变了。每一个观点他都要求有理有据,不能随意去发挥。科学不能想当然。年龄越大他对这句话的理解就越深刻,对讲话要有根据的重要性就体会得越深。面对权威说非典的病原体是衣原体,他就在问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如果根据是从尸检发现而来,那么他们有没有看过病人、医治过病人?按衣原体感染去医治病人,就要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根本无效!所以说病原体是衣原体,就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就一定是错的!父亲说话不多,说话从来都讲证据。对说谎话父亲更加不能容许。钟南山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调皮、贪玩,为了玩耍还逃课。家里给他的伙食费他没有交到学校,自己买东西吃就花掉了。有一次母亲问他交没有交伙食费,他撒谎说交了。母亲是个认真的人,她感觉苗头有些不对,就去学校核实。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一向严厉的父亲并没有骂他,只是说: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钟南山敬畏父亲,以为会挨骂。想不到父亲只是轻轻这么说了一句话。但就是这一句话,让钟南山一个晚上都睡不着,一种羞耻感深深折磨着他。他发誓,从此之后再不说谎话了,要讲实话。十三钟南山跪在父亲墓前,立誓一生再也不说谎的钟南山面对着不能实话实说的局面,他心里慌乱,情绪低落。明知道父亲再也不可能教导他了,但在父亲墓前,他还是忍不住大喊一声“爸爸——”,然后对他说出自己的心事。在钟南山心中,父亲一直是活着的。他想跟父亲交流,直接就对着空中喊一声爸爸,然后开始跟父亲说话。他感觉父亲的灵魂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天地之间。父亲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面对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他也要隐瞒实情吗?甚至说假话?为了自己说一次假话,他就能过关了,获得心理的平静吗?不会,只要说了一次假话就会一直说下去,再也说不了真话,到那时不只是心理无法平静,而且会有强烈的罪恶感,他将对不起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特别是感染非典倒下的同行,他对不起他们!但说出真实的情况,后果不可预料。他希望父亲冥冥之中给他一些暗示,他该如何做!钟南山又想起了父亲最艰难的时期,父亲挨批斗,被开除中共党籍,下放到盥洗室洗奶瓶,母亲含冤自杀,在这样的境遇下,父亲仍教导钟南山做人做事都要诚实,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来。父亲就是一面镜子,他来照一照自己就不会犯迷糊。李少芬站在丈夫的身后,知道他此刻经受着煎熬,只是默默掉泪。一场春雨下了起来,雨不大却十分密集,远处鼓浪屿的山和海变得迷离恍惚,冰凉的雨水落到了脸上、手上,衣服顷刻就软塌塌的,贴在皮肤上。人生遇上疫情已是不幸,还要遭受如此精神磨难,钟南山的困顿和痛苦又有几人能够体会?社会流行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已成见怪不怪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熏染之下,人们喜欢报喜不报忧,难得有几句真话。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很难看到真相。但是,偏偏来了一场非典,必须要有人讲真话。讲假话的代价,国家和人民都承受不起。这个讲真话的人也许就是上帝的安排,也许是道义和历史在选择一副铁肩,这个人就是钟南山。他人生的信念和职业的操守,他的人格和良知,他的血液,还有父亲的谆谆教诲,都不允许他背叛自己。非典成就钟南山的主要不是医术,而是铁肩担道义,虽千万人吾往矣!历史把这样的使命和考验摆到了钟南山的面前。钟南山不是不明白讲假话的好处,但他更知道讲真话的可贵之处。讲真话不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它是心里话。任何群体、任何单位、任何家庭,能讲真话的地方,一定是和谐的。他也不是不知道稳定的重要性,但隐瞒一定导致不稳定,公开真相才是有利于稳定的。稳定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一味维护现状。……

选读三

熊育群,历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广东文学院院长、二级巡视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杰出校友等。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文学领军人才、德艺双馨作家等。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我的一生在我之外》,长篇小说《连尔居》《己卯年雨雪》,散文集及长篇纪实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一寄河山——大地上的迁徙》等21部。《己卯年雨雪》《西藏的感动》《无巢》《生命打开的窗口》《我的一生在我之外》等作品在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匈牙利、埃及、约旦、日本、英国等国翻译出版。

《收获》微店

收获文学排行榜

中篇小说榜(上下册)

短篇小说榜(单册)

假期特惠进行中.篇目和授奖词如下:

“把心交给读者”,收获排行榜今日颁发

来自店长

中国邮政网上订阅

《收获》微店

年,让《收获》陪伴你的三种路径

01

邮局订阅

《收获》代码4--7。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或者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udlu.com/gjhzl/7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