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9(3):-
作者:
宁会彬靳慧鸣李宽彭真李威尚佳
DOI:10./cma.j.cn--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年6月至年9月医院感染科的例应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年龄、性别、人体质量指数、用药年数、有无肝硬化以及目前骨密度水平(利用双能X线检测,取腰椎L1~4与左侧股骨为观察部位)等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用药时长患者血清钙、磷及肾功能水平差异;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骨密度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导致患者骨密度水平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取α=0.05。
结果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42.36±11.10)岁、用药(2.52±1.94)年、人体质量指数(23.95±3.11)、男女比例2.25/1、肝硬化发生率35.5%、两个观察部位(腰椎L1~4与左侧股骨)低骨量的发生率分别为24.6%与29.4%。不同恩替卡韦经治时长(≥3年和3年)患者血清钙、磷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分别为年龄、用药年数、性别、有无肝硬化(腰椎L1~4部位)和年龄、用药年数、性别(左侧股骨部位)。纳入多因素分析后进入两个模型的变量分别为年龄(腰椎L1~4部位:OR=2.,左股骨OR=1.)、性别(腰椎L1~4部位:OR=3.,左股骨OR=2.)、用药年数(腰椎L1~4部位:OR=1.,左侧股骨OR=1.)。
结论
年龄、性别、用药年数是影响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密度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是原先的2.倍和1.倍;女性相比于男性,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为3.倍和2.倍;用药年数每增加1年,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是原先的1.倍和1.倍。年龄越大、用药时间越长的女性患者是发生骨密度降低的高危人群。
正文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是引起终末期肝病及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1]。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丙酚替诺福韦作为一线的长期抗病毒治疗选择[2-4],但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药物有出现骨肾不良反应的风险[5-6]。随着CHB患者老龄化的发展及合并症的增加,其出现低骨量甚至骨质疏松的发生越来越受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