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考试
实践技能考试常见考官提问
一般检查1.何为稽留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稽留热患者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伤寒。
2.何为弛张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
3.何为间歇热?见于哪些疾病?
答:体温达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什么是三凹征?
答:为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患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
5.成人上肢的血压正常值示多少?低血压和高血压界限值是多少?
答:成人上肢血压正常值,收缩压为90~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若血压低于90/60mmHg时为低血压;若高于/90mmHg时为高血压。
6.什么是高血压危象?
答:高血压患者因各种诱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而产生的危急状态,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视物模糊等。
7.肺癌、胃癌及乳腺癌最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
答:肺癌多向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转移,尤以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见;胃癌多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多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8.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首先考虑什么?
答:首先考虑下肢、会阴部炎症的可能。
9.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肿瘤性疾病?
答:常见于胃癌,胰腺癌淋巴转移。
头颈部检查1.瞳孔的直径正常大小是多少?瞳孔缩小见于哪些疾病?
答:正常人瞳孔直径为3~4mm。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虹膜炎、吗啡等药物反应。
2.哪些颅神经损害可以导致瞳孔对光反射异常?
答:视神经、动眼神经损害可以导致瞳孔对光反射异常。
3.检查中发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缩小)具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梅毒以及脑疝等。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是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4.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常见于哪对颅神经损害?
答:常见于三叉神经损害。
5.眼球运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眼球运动是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若某一方运动受限,提示眼外肌的功能障碍和支配该配偶肌的神经麻痹。
6.双眼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多见于何种情况?
答:双眼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主要见于昏迷的病人。
7.对典型的甲亢患者做触诊检查时,会有什么异常表现?
答:可触及肿大的、质地柔软的甲状腺,有时能触到结节、震颤。
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脉压有何特点?
答:甲亢患者脉压差会增大,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的特点。
胸部检查1.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连续的机械样杂音,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
答:应首先考虑动脉导管未闭。
2.体检时,第7颈椎棘突临床定位价值是什么?
答:因第7颈椎的下一椎体为第1胸椎,故第7颈椎的棘突常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3.什么原因导致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答:橘皮样改变见于乳腺癌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癌细胞浸润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引起局部淋巴回流不畅,进一步导致局部皮肤水肿,使毛囊和毛孔明显下陷呈橘皮样外观。
4.请简述胸廓扩张度的检查意义?
答:正常人两侧胸廓扩张度是一致的,若一侧胸廓扩张受限,即可视为病变侧,主要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以及肺不张的患者。
5.请简述语音震颤的检查原理?
答:当被检者发出长音yi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导至胸壁所引起的共鸣振动,可由检查者手掌感知,根据语音震颤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6.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疾病?
答: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COPD的患者;鸡胸见于佝偻病的患者。
7.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增快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答: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主要见于发热、甲亢、贫血的患者。
8.请简述肺部相应区域叩诊音的检查结果?
答:正常双肺野叩诊音为清音,心肺和肝肺重叠区为浊音,心脏和肝脏为实音。
9.请说出肾盂和输尿管起始部在人体体表的投影部位?
答:相当于肋脊角的位置。
10.桶状胸特点是
答: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1,常见于肺气肿、COPD的患者。
11.某患者,5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5年,近来感劳累后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肺的部听诊可闻及哪种杂音?
答:可闻及双肺湿啰音,同时可伴有哮鸣音(本例考虑心衰患者)。
12.男性患者,47岁,晨起出现颈部活动受限,予以针灸治疗,半小时后,突然感觉右侧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在进行胸部视诊时可有哪些异常表现?
答:右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本例考虑气胸患者)。
13.男性患者,37岁,搬重物时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在进行胸部叩诊时,左右胸部的叩诊音为?
答:右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左侧胸部叩诊呈清音(正常音)(本例考虑气胸患者)。
14.方肩见于哪些疾病?
答:主要见于肩关节脱位和三角肌萎缩。
1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的体征是?
答: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移,肺下界移动度减小。
16.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心尖部听诊的杂音是?
答: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17.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各在心脏哪个部位听诊最清晰?
答:第一心音在心尖区,第二心音在心底部最清晰。
18.左侧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胸部视诊时,可发现那些异常体征?
答:呼吸浅快、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左侧胸廓饱满。
腹部检查1.腹部深部触诊时,触及到哪些脏器易误认为腹部包块(或正常人腹部能触到那些脏器)?
答:触诊到腹直肌外缘、第4、5腰椎、骶骨岬、乙状结肠和右肾下极时,易误认为腹部包块。
2.腹膜刺激征包括那些体征及临床意义?
答:包括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板状腹),临床意义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3.门静脉高压患者腹壁静脉曲张时,其静脉血流方向是?
答:脐部以上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静脉血流方向:由上而下。呈水母头样。
4.双手深部触诊用于检查腹部哪项内容?
答:可触诊检查肿大的肝脏、脾脏、腹腔内包块以及肾脏。
5.局限在右下腹的压痛、反跳痛,常见于什么疾病?
答:常见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6.脾脏触诊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脾脏触诊时应注意其大小,质地,注意测量各经线数值。
7.触诊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有什么区别?
答:炎性包块常有腹痛和腹肌紧张,不宜推动;肿瘤性包块一般情况下触痛不重,与肝、脾、肾脏有关者可随呼吸移动。
8.肝肿大与肝下垂如何鉴别?
答:主要测量肝上下径,若超过正常值9~11cm为肝肿大,若在正常范围内为肝下垂。
9.一侧肋脊角叩击痛提示什么病症?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病症?
答:一侧叩击痛考虑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症;两侧提示肾炎、双侧多囊肾等。
10.男性,27岁,晚餐后感觉上腹不适,3小时后出现右下腹隐痛,遂来院急诊,腹部触诊时应重点注意哪些内容?
答:重点注意腹部有无压痛,右下腹有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11.检查时出现腹膜刺激征具有什么意义?
答: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12.舟状腹见于哪些疾病?
答:见于结核、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13.男性患者,32岁,进油腻食物后右上腹腹痛2天,并向右肩放射,既往有胆石症,该患者腹部触诊可发现的阳性体征是?
答:右上腹局部压痛,墨菲氏征阳性。
14.患者,女,42岁,慢性乙肝病史多年,腹胀、少尿1个月,腹部视诊时可有哪些发现?
答:可有腹部膨隆,腹部静脉曲张、腹式呼吸减弱。
15.Cullen征阳性见于什么疾病?
答:见于重症胰腺炎。
16.腹部视诊发现局部条形膨隆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常见于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巨结肠。
17.某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提示患者持续性出血的腹部体征是?
答:肠鸣音活跃。
脊柱、四肢、肛门检查1.请描述膝内翻和膝外翻的特点
答:膝内翻患者直立时,小腿内旋偏斜、膝关节向内形成角度,双下肢小腿呈O形。膝外翻患者直立时,小腿外旋偏斜、膝关节向外形成角度,双下肢呈X形。
2.颈椎前屈后伸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答:颈椎前屈和后伸的最大角度均为35~45°
3.什么情况下应避免脊柱活动度的检查?
答:脊柱骨折、脊柱关节脱位时应避免做活动度检查。
4.马蹄形足的形态常见于什么疾病?
答:马蹄足是指踝关节跖屈,前半足着地,形式马蹄,常见于跟腱挛缩或腓总神经麻痹。
5.浮髌试验阳性表现是什么?
答:按压髌骨有浮动感。
6.检查时发现勺状甲见于什么疾病?
答: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神经系统检查1.病理反射除了Babinski征,还有哪些?
答:还有Oppenheim征、Gorda征、Chaddock征(大纲不要求)。
2.Babinski征阳性见于哪些疾病?
答:阳性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横断性损伤等。常常伴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其他表现,如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硬瘫)等,不同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脊髓灰质炎)的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小时(软瘫)的表现。
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也可呈阳性。
3.深反射(包括跟腱、肱二头肌及膝反射)减弱消失和亢进分别见于哪些疾病?
答:深反射减弱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深反射亢进常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
4.脑膜刺激征阳性见于哪些疾病?
答: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超纲题目一、气管插管1.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颊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2.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3.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谢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4.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5.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6.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漫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7.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8.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9.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二、灌肠术(1)大量不保留灌肠
①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根据肠道解剖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使溶液顺利流入肠腔),脱裤至膝部,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臀部移至床边,将橡胶布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布)垫于臀下,弯盘置臀边。如病人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能力,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勿暴露病人下肢,盖好被子。
②测水温,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前端,将肛管与灌肠筒上的玻璃接管相接,放出少量液体,排出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橡胶管,左手持手纸分开病人臀部,显露肛门,按解剖特点插管,即先向前,再右后,轻轻插入直肠10cm左右,松开止血钳,固定肛管,使溶液缓缓流入。
③观察内液面下情况,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检查有无粪块阻塞。若病人有便意,应将灌肠筒适当放低,减慢流速,减轻腹压。
④待溶液将流尽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排便,以利粪便软化。
⑤便毕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
⑥记录结果。
(2)小量不保留灌肠
①测水温,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10cm左右,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灌毕,将肛管末端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反折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
②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10~15分钟后排便。
(3)清洁灌肠: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第一次用肥皂水灌肠,排便后,再用生理盐水灌肠,至排出液清洁无粪块为止,注意灌肠时压力要低。灌肠应在检查或手术前1小时完成,禁用清水反复多次灌洗,以防水与电解质紊乱。
2.保留灌肠
(1)肠道病患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cm,利于药液保留,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见于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2)其它操作同小量不保留灌肠,但入肛管要深,约15cm,溶液流速宜慢,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以便于药液保留。
(3)折管拔出后,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并做好记录。
三、半月板检查1.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做触诊,另一手握住足根后,再对膝关节联合施加外旋和外翻应力的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出现疼痛,提示外侧半月板撕裂。
2.研磨实验
嘱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成90度,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做内旋和外旋运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内侧半月板损伤,此后将小腿上提并做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韧带损伤。
3.过伸试验
膝关节完全伸直并轻度过伸时半月板破裂处受牵引或挤压而产生疼痛。
4.过屈实验
将膝关节极度屈曲,破裂的后角被卡住,而产生疼痛。
5.蹲走实验
嘱病人蹲下走鸭步并不时变换方向,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部疼痛不适,说明半月板后角破裂。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