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无偿献血会不会对献血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哪些人群适合献血?什么人不能献血?献血者献出的血液是如何使用的?有部门在监管吗?
我们了解的无偿献血
社会上有很多人不了解无偿献血,有些人对无偿献血有误解,甚至有些人会把无偿献血和卖血联系在一起。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患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为保证献血的充足,有专家呼吁放宽至17-60周岁。无偿献血取得的爱心血液主要用于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输血救治。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无偿献血者主要是捐献全血和成分血两种,捐献全血时,连续献血的间隔时间为六个月;捐献成分血一般要间隔14天,各献血点可能要求的间隔时间会有出入。捐献全血可在大部分市、县区各采血点进行。而捐献成分血是健康公民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人体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的行为,捐献的成分血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血浆或造血干细胞。截至年,国内以捐献单采血小板较为普遍。一般捐献成分血只能在市级中心血站、血液中心捐献。由于捐献成分血需要更宽敞的环境和专业的采集设备,对采集设备的动力、过程的舒适性均有较高要求,一般只有在临床需要时才采集。因此,献血者应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各机采采血点预约后,前往捐献机采成分血。
我国无偿献血的标准是:
年龄:18-55周岁;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或90mmhg-mmhg/60mmhg-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6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体温正常。
有以下情况不能献血
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艾滋病)患者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高危人群,如吸毒史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麻风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如梅毒、淋病等;
该献血者的血液曾使受血者发生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者;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的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较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肾炎、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等;
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及严重神经衰弱等;
寄生虫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肺吸虫病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做过切除胃、肾、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视神经炎及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克-雅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硬脑膜、角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某些职业病患者,如放射性疾病、尘肺及有害气体、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慢性中毒等。
眼镜度数超过度者不建议献血,防止发生视网膜脱落情况。
暂时不能献血的人群有
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
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
妇女月经期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某些传染病
: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被血液或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以及施行纹身术后未满一年者;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
参加无偿献血是善举。在献血前,献血者应注意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如服用阿司匹林在三天内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献血的前一天和献血当天,不饮酒,禁食油腻食物以免造"脂肪血"而引起伤病员的输血反应和痛苦,但也不要饿着肚子去献血,可进些清淡饮食,如面包、馒头、稀饭等;洗净两肘窝处,换上干净内衣;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心情愉快。
献血当天应适当休息,在2-3天内不要做强烈运动,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针眼外应保持清洁。另外可适当补充点营养,吃些蛋、奶、瘦肉、豆制品、蔬菜等食物,但不要暴饮暴食。按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填写体检表。量体重、测血压、医师进行物理检查。
抽少量血样进行化验检查。体检合格者,刷洗好双臂。手臂不清洁易造成采血穿刺部位感染和血液污染。消毒后,请勿接触消毒部位。交验体检合格登记表及采血标签,进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请握紧拳头,当采血针进入静脉后,拳头作握紧、放松动作,直到采血完毕。采血完毕,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献完血之后,要保护好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多补充水分,补充营养不要过量,可以进食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肉蛋等。
请不要进食过量。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应及时联系工作人员。要注意补充营养,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献血后不必特别地去吃些什么,只要吃得科学合理,有营养价值,可口、舒服、适量,就能在短时间里,恢复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献血后可适当增加牛奶、猪肉、牛肉、鸡蛋、鱼肉和动物的肝、心、肾以及黑鱼、甲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还含有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因为造血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献血后必须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献血后,血液中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相对减少,于是骨髓组织必须加倍工作,合成红细胞等,这时需要大量的铁。正常人每天需铁量约1.5毫克,献血后需要量便大大增加,因此,献血后需摄入含铁量高且又易吸收的食物。
最后要强调的是,献血者不要在献血后的最初几天暴饮暴食,尤其是吃大量高蛋白食物或太油腻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发生急性胰腺炎。一般在献血后只要充分休息,注意摄入上述营养食物,不挑食,按需进补,大部分献血者在献血后2-3周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便可恢复到献血前的正常水平。
通过对整个无偿献血过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献血不会损害我们的健康。那么我们献出的血液是如何帮助病患的呢?很多人可能很想知道,我们献出的爱心和热血有没有真正用好?
无偿献血的血液如何使用?
很多人知道献血是无偿的,那么献出的血液给病患使用时,却是要收费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来系统了解一下,献血者献出的血液是如何输到病患体内的,在整个无偿献血及血液使用过程中谁在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违反本法的规定,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限期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充分说明无偿献血的血液是用于临床救治病患,同时血站及临床用血机构是公益性的。
为什么献血时是无偿献血,医院接受输血时却往往要收费?这个疑惑让很多人误以为血站是拿着人们奉献的血液来做买卖获取暴利。血站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献血无偿,但这并不意味着血液可以无偿使用。因为,在血液采集过程中,从宣传、招募、采集、检测、分离、储存、运输等,都要有人工与耗材的投入,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这些成本费需要由受血者来缴纳,收费标准由国家卫生、物价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全国统一。所以,“献血无偿”与“用血收费”二者并不矛盾,血液本身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在其他环节产生的费用,须由受血者来承担。另外,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临床需要用血时,根据相关规定可享受免费用血优惠。一人献血,全家受益,所以希望更多的热心市民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中来。
为规范辖区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行为,有效遏制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冒名顶替献血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血液安全。年6月7日,上海市嘉定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工业区分所监督员来到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正在进行的一次献血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在献血现场,监督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相关法律,对采血机构和献血人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中,监督员对采血人员进行了身份检查,重点对检验、主检、采血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资质和操作程序进行核对,对采血标本的存放、质控、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总体良好,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均能当场出示相关资格证书;献血场所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能有效保护献血者和血液储存的卫生安全。卫生计生监督员还随机抽查了20份《献血体检表》,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健康信息征询、体检情况都记录完整;没有查见非法组织献血及他人卖血的犯罪活动与雇佣他人冒名献血的违法行为。
年11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显示,中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位居全球首位。周长强表示,我们坚持“开源、节流、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提升血液供应水平、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提升合理用血水平”的“四提升”为主线,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完善血液安全供应体系,持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包括健全法制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建立预警保障机制等。二是全面落实无偿献血制度,持续提升血液供应水平。包括完善无偿献血模式,做好无偿献血服务,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建立无偿献血激励机制等。三是改进血液质量控制系统,持续提升血液安全水平。包括建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血液核酸检测策略,开展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等。每年对各地血液安全和血液保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及时向全国通报核查情况,督促各地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四是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合理用血水平。包括完善临床用血管理机制,普及科学合理输血策略,推广血液保护技术等。
只有发挥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对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的监管作用,才能真正保障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安全和病患用血的安全,这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无偿献血,把爱心传递
无偿献血不仅是奉献爱心,同时对于献血者的健康也有诸多的益处。
无偿献血可预防、缓解高黏血症。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无偿献血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青岛一位专家曾对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名42至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至2次的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0.%,同期未献血的人中,有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1/2。
无偿献血的男子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无偿献血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无偿献血可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位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位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中国政府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以下三种奖励:
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3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及部门。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奖励临床供血达到%由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
无偿献血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国家卫生计生委年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同比分别增长5%和7%。血液供应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我国注重血液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血管理,血液安全水平和合理用血水平持续提升。周长强副局长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0万,采血总量达到万单位。无偿献血比率持续攀升,实现了全球罕见的近20年连续增长。
无偿献血有力保障了我国临床用血需求,与之配套的血站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备。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共设置血液中心32个、中心血站个、中心血库99个;固定采血点个,较年增长41.3%。
健康中国建设首先要保障国家临床用血安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献血者献出的不仅是滚烫的血液,更是伸出了救人一命的“上帝之手”。我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让以无偿献血这种献爱心的方式传递下去,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健康中国建设中去,实现全民健康。
本文图文内容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更多相关资讯
尽在人血白蛋白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