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起点。按照我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养生理论,人体的变化与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相适应,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自然是一个大天地,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的变化。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生气勃勃,万事万物欣欣向荣。在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因此中医上有“春宜养肝”的说法。一些肝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往往在春季有不适感,或者肝病加重或复发,这都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应,春季养肝正当时。
肝藏血,主疏泄。
当肝气不疏时就会
口苦:尤其是早晨起来,很多人反映嘴里苦苦的。
咽干:嘴里,咽喉总是感觉很干燥,没有津液,而实际上看舌头,上面还是唾液满布,口干只是一种感觉。
咽喉异物感:总觉得有个东西,像吃过的杨梅核一样,卡在那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过去管这叫“梅核气”。
眩晕:有的人经常感觉自己头晕,有的是整天晕,有的是突然晕几下。有的人甚至感觉头痛。
胃口不好:这里面包括有各种脾胃问题,比如胃胀胃痛等等,因为肝木横逆克脾土,所以,脾胃问题,多数与情绪有关。
心烦:肝气不舒之人,心中烦躁,容易发火,也容易生闷气。
容易呕逆:总是感觉胃气往上返,要么呕吐,要么嗳气,打嗝,甚至返酸水,这都是肝木横逆克脾土,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
胸闷:感觉胸闷,甚至心悸,被诊断出有心脏问题。我觉得心脏有问题的人,只要舌型是尖尖的,应该先疏肝理气,这样心脏问题会被化解掉。
肋骨胀痛:肋骨里面有的部位总有胀痛的感觉。
失眠多梦:失眠的人里面,我觉得主因一个是血虚,另外一个就是肝气不舒、压力大。多梦也是有肝火的表现,这样的人每夜都是连绵不断的梦,这与肝气不舒有关的。
敏感:喜欢叹气,情绪敏感。
四肢手脚冰冷:手脚冰冷有几种原因,有阳虚,有血虚,有瘀血,有肝气不舒。其中肝气不舒导致的四肢冰冷,最具有迷惑性。只要手脚冰凉,同时符合前面的症状,就要考虑是否肝气不舒。
最常用的几种疏肝方剂1四逆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肝脾气郁证。症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肋间神经痛等属于肝郁脾滞者。
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舒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陈老临证中善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临床常用治疗肝胃不和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来。临证中,陈老喜欢加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疼痛严重时加延胡索、香附、乌药、川楝子等行气活血止痛。因四逆散中有芍药、甘草,芍药味酸,甘草味甘,酸甘相合既可化阴又可止痛,此即仲景之芍药甘草汤,对缓解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胆囊炎患者,陈老喜用此方加金钱草、川楝子、乌药、丹参、香附等,可利胆行气、活血止痛。胆囊结石者加鸡内金、广金钱草、海金沙、川楝子、郁金、延胡索等利胆排石。
2柴胡疏肝散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
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适,喜太息,情志抑郁,心烦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临证见有肝胃不和之胃痛,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效果尤佳。另外,对肝气郁滞之胸痹、胁痛,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效果显著;对妇人之乳腺增生、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之症,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逍遥丸加减,功效倍增。
3逍遥散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煨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散肝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
本方加牡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以牡丹皮能入肝胆血分,以清泻其火邪;山栀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
陈老认为,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不仅适用于妇人,男子如果遇到肝郁血虚之证,亦可运用。另外,采用逍遥散及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肝郁化火之不寐及乳腺增生、甲亢、月经不调等疾病效果显著。
4一贯煎清代魏玉璜《柳州医话》。
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滋阴疏肝。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症见胸脘胁痛,泛吐酸水,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瘕聚。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肝木条达之性,该药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达,胸脘胁痛等症得以解除。
陈老认为,一贯煎与逍遥散都有疏肝理气作用,均可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不同的是,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所致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症;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的胁痛,并见吞酸吐苦等。陈老在临证中,对于乙肝之肝肾阴虚胁下隐痛,遇劳即发者,多采用逍遥散加味;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者,宜采用一贯煎加味。
5杞菊地黄丸清代董西园《医级宝鉴》。
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白菊花。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证。症见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阴虚者。
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诸药合用,具有补益肝肾之阴、清肝明目之效。
陈老临证多用此方治疗肝肾阴虚之干眼症、迎风流泪、眩晕、高血压病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