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
定义:便血系指血液由肛门排出,或粪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引起。
常见病:内科杂病的便血主要见于胃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炎等。
1.肠道湿热证
症状:便血色红,或大便后滴出血液,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两方均能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但两方比较,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理气活血,可根据临床需要酌情选用或合用。
气虚不摄证
症状:便血反复发作,色红或紫黯,食少,伴有胃脘隐痛,体倦乏力,面色萎*,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治法: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适用于气虚不摄的血证。
脾胃虚寒证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证机概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代表方:*土汤加减
本方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的便血,吐血,四肢不温,面色萎*,舌淡脉细者。
尿血:
定义:凡尿液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前者称为镜下血尿,后者称为肉眼血尿。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尿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尿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证。
讨论范围:西医学所称的尿路感染、肾结核、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出现的血尿,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
症状:尿血鲜红,小便*赤灼热,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证机概要: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本方清热利水,凉血止血,适用于尿血鲜红,小便频数,灼热*赤者。
肾虚火旺证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丸加减。
本方滋阴降火,适用于肾虚火旺的尿血,骨蒸潮热,盗汗梦遗,腰膝酸软。
脾不统血证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适用于脾不统血的尿血。
肾气不固证
症状:久病尿血,血色淡红,或镜下血尿,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证机概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本方补肾固摄,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尿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紫斑:
定义:血液瘀积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者。外感温*所致者亦称为葡萄疫。
病因:多种外感及内伤的原因都会引起紫斑。
讨论范围: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斑,可参阅《温病学》有关内容。本节主要讨论内科杂病范围的紫斑。内科杂病的紫斑,常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此外,药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证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脉弦数。
证机概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解*,凉血止血。
代表方:犀角地*汤合十灰散加减
两方合用,清热凉血止血,并兼有化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血热妄行之紫斑,咳血,衄血,面赤,身热,舌绛等。
阴虚火旺证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代表方:茜根散加减
本方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紫斑。
气不摄血证
症状:反复发生肌衄,以下肢多见,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适用于气不摄血引起的紫斑。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