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推断他得了热射病,紧急送进了重症医学科。检查显示,老林的多脏器有衰竭的风险,幸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经过17天治疗,老林才出院。
目前全国多地已进入烧烤模式~
大概就是只要你出门
目之所及都有“熟人”!
这个热热热的夏天
有很多作业都面临着中暑风险,
比如下面这些案例:
架子工中暑架子工中暑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止混凝土工中暑
混凝土工中暑,工友紧急施救高处坠落、抽搐…
杭州一天3起工人中暑
高温炙烤,工人从5米高脚手架坠落7月12日,一位工人被抬进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医生,快救救他!因为中暑头晕,他刚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了!”该工人因顶着烈阳,在36℃高温的炙烤下持续作业多时,出现中暑症状,感觉头晕、无力,却还想咬牙完成工作,不小心从5米高的作业架上,急速坠落至地面,经检查,他多处肋骨骨折,胸椎、腰椎骨折,肺挫伤。双脚抽搐,不能动弹7月12日,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送来一位热痉挛患者。医生说,“做检查时,我们让他脱下工地作业的高筒靴,一倒靴子,倒出好多水!他说,那全是汗。”前一天下午,工人就出现双脚脚趾抽筋。第二天早饭也吃不下,但还是摇摇晃晃地出现在了打桩工地上。直到几乎不能动弹,医院。以为撑撑能过去一位来自江苏52岁的建筑工人被送来急诊,同样是热痉挛,同样开始还以为忍忍就能扛过去,实在拖不下去了,由工友送来浙大一院。医生说,热痉挛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多发生于大量出汗,盐分补充不足,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疼痛。医生提示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都属于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会引发高热、昏迷,乃至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其实
高温作业最可怕的不仅是日晒
还有这些——
重体力劳动
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狭小的空间
检修人员在狭窄空间里忍受着闷热进行工作厚重的防护装备
天气再热也要做好安全防护露天设备检修
电网人沿着滚烫的钢铁架子爬上爬下
高温天气很容易发生事故
今天小安与大家分享一组
高温作业防范措施
希望大家能做好防范
规避事故
高温作业做好这些防范措施!
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边;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使工作地点易于采取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使空气沿着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热辐射。3、通风降温:根据热源的性质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确定通风换气的次数和风口的位置。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使通风措施能发挥最大效能。保健措施
1、供给饮料和补给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法是提供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高温作业环境时,能量消耗增加,故膳食总热量应该比普通工人高,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补充维生素和钙。
2、个体防护: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松又不妨碍操作。此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功能不全、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管理措施
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处,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提供带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公寓,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这对预防中暑有重要意义。
组织措施
1、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4、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高温环境作业,
务必要做好防护工作,
保障安全第一位!
End
来源:海峡都市报、《班组安全》由班组安全综合整理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