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乳房部位的多种疾病,统称为乳房疾病。是外科中的常见病。由于女子生理特点不同,其发病率高于男子。因其发病种类较多,故《妇科玉尺》中说:“妇女之疾,关系最钜者,则莫如乳”。
乳房位于胸前第三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分乳房、乳晕、乳头、乳络等四个部分。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如: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后世医家指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两经有密切关系,但与肾经、冲任两脉也有联系。
《疡医大全》引胡公弼说:“妇人乳有十二穰”。“穰”即“乳络”、“乳管”,实则分15~20个乳腺腺叶。每个腺具有单独的“乳管”,呈放射状聚向乳头,分娩后藉以分泌乳汁。乳汁的来源与月经的关系,如《女科经论》引程若水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经脉别论云,食气人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人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总之,乳汁由脾胃水谷之精华所化生,脾胃气壮,乳汁多而浓;血衰则少而淡。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妇女哺乳期则经止。乳汁的分泌与控制和肝木之气有关,因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疏泄不利,则可发生病变。
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肝肾不足,或痰瘀凝结,或乳汁畜积,或外邪侵袭等,皆可影响肝肾、脾胃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病变。如《外证医案汇编》说:“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
乳房疾病多与肝胃两经有关。临床辨证除局部观察病变外,尚须结合全身症状,从而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现将辨证要点归纳分述如下:
◆肝郁胃热:由于肝气不舒,失于条达;胃经积热,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日久化热,致局部红肿热痛,成脓时则剧痛。胖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白或黄、脉弦数。如乳痈、乳发等多与肝郁胃热有关。
◆肝气郁结:情绪郁闷忧思,致肝气不舒而失条达,气不舒则气滞血瘀;肝郁而致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气滞痰瘀互结而成肿核,形如桃李,质地坚实或坚硬,表面光滑,推之可动或固定不移。伴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滑等。如乳岩均与肝气郁结有关。
◆肝肾不足: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生育过多,以致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精血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火上升,火灼津为痰,痰瘀互结聚而成核。其核生长与发展,常与发育、月经、妊娠等有关。胀痛常在经前加重。伴有头晕、耳鸣、腰痠肢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细数症状。如乳疠等疾病,多与肝肾不足有关。
◆阴虚痰凝:由于肺肾阴虚,致阴虚火旺,肺津不布,灼津为痰,痰火循经于乳房,其肿块皮色不变,微微作痛,化脓迟缓,脓水清稀。常伴有午后潮热、夜寐盗汗、形瘦食少、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等症状。如乳房与肺肾阴虚有关。
◆乳房疾病的治疗,离不开一“气”字。《外证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脾胃土气壅,则为痈;肝胆木气郁,则为宜;正气虚,则为岩;气虚不摄,为漏;气散不收为悬;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气阻络脉,乳汁不行,或气滞血少,涩而不行。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舒通。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外科正宗》在乳痈、乳岩治法中说:“初起发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发热无寒恶心呕吐,口干作渴,胸膈不利者,宜清之。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结肿坚硬微痛者,宜疏肝行气。已成焮肿发热,疼痛有时,已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脓已成而胀痛者,宜急开之。脾胃虚弱,宜更兼补托。溃而不敛,脓水清稀,肿痛不消,疼不止,宜大补气血。结核不知疼痛,久而渐大,破后惟流污水,宜养血清肝。”可见前人对乳房疾病的辨证论治较为详细,至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作临床借鉴。现将常用治法分述如下:
(1)、疏表解毒法:适用于乳初期,局部肿痛,伴有恶寒发热,舌薄白、脉浮数等。由于邪气阻滞经络,营卫不各,治宜疏表清热解毒,选用瓜萎牛蒡汤、银翘散等。
(2)、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热毒炽盛,肉腐成脓阶段,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伴有壮热口渴、尿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清热解毒,以抑热毒之势,可选用内疏黄连汤、托里消散等。
(3)、托里透脓法:适用于体质虚弱、脓成难溃,或溃后脓水清稀。症如疮形平塌,漫肿不收、日久不易破溃,隐隐作痛;或溃后脓水清稀,久不收口,唇舌淡红;脓沉细无力等。为气血两虚,不能托毒外出,治宜外益托毒,使之毒聚透脓,或生肌收口。选用托里透脓汤、托里消毒散等。
(4)、解郁化痰法:适用于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失其疏泄,气机不利,运化失司,痰气互结而致“乳中结核”类的乳房疾病,伴有胸闷不舒、乳房胀痛、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选用开郁散、逍遥散合小金丹等。
(5)、补益扶正法:适用于乳癌、乳痨破溃后,面色无华、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唇舌淡红,脉细无力;或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舌质红,脉细致;或形寒肢冷,大便溏蒲,苔白质淡,脉沉迟等症状。或感染性乳房疾病破溃后,脓出毒汇而气血两虚者,难于生肌收口的,均可酌情使用补益扶正法,所谓“虚者补之”。气血虚者,可用香贝养荣汤、归脾汤等;肝肾不足者,可选取用右归饮、二仙汤、六味地黄丸等。
(欢迎转发功德无量)
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个人
手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