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在作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前线的一线医护战士,对于他们的故事,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既振奋又感动,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科普常见疾病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这是我的努力。
人类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肾小管形成的尿液经肾乳头到达肾髓质,肾髓质连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正常尿液的主要成分
水:95%
蛋白质:0%
葡萄糖:0%
尿素:1.8%
尿酸:0.05%
无机盐:1.1%
尿其实是很干净的一种无菌液体,在野外被划伤,伤口都会有许多病菌,如果没有消毒药品,可以用中段尿液清洗伤口,医院就诊,但注意不要使用刚排出的尿液清洗伤口,不要储存尿液备用。(中段尿正常情况下,基本可以认为是无菌的。在紧急情况没有清洁物的时候,可以用中段尿冲洗伤口,起到清洁作用。)
尿中窥探人生,判断疾病信息,从尿常规中可以看出泌尿系统的许多问题,也可以间接反映全身多脏器和多系统的功能,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下探索泌尿系统疾病之利器尿常规。
尿常规属于三大常规之一,临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住院必做、体检必做,对身体无创、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结果也意义重大。
下面就结合近期会诊的一个患者的尿常规报告单,逐字解读,无论你是医护同道还是医学小白,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尿常规化验,一般有三部分内容组成,一般性状物理检查部分,化学检查部分,还有显微镜检查部分。
一般性状检查
1.尿量:正常:-ml/24h;多尿:ml/24h;少尿:ml/24h;无尿:ml/24h。尿量减少可见于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或病理性情况,如肾炎、尿毒症、休克、脱水、严重烧伤等。尿量增多可见于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或者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正常为透明澄清、淡黄色或琥珀色,常见的一些异常改变如下:
灰白色云雾状浑浊常见于脓尿,多为尿路感染所致;
红色云雾状浑浊常为肉眼血尿,多半是尿中有红细胞,血尿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上百种病因可引起血尿,要正确诊断并不那么容易。如血尿伴有鼻、牙龈、皮肤出血,可能是全身性出血疾病所致;如血尿伴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损害、多脏器的损伤等,可能为结缔组织性疾病所致;如血尿伴有高血压、浮肿、蛋白尿时多为肾小球肾炎所致;如血尿伴有腰腹部隐痛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多为泌尿系感染或结核所致;如血尿伴有腰部胀痛或一侧腹部刀割样绞痛,以肾、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最大;如血尿伴有排尿不畅、费力,在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增生所致,在中年男性则要考虑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膀胱肿瘤所致;如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多考虑泌尿系肿瘤所致。
棕褐色或酱油色多为溶血性贫血、急性肾炎、大面积烧伤、错型输血等所引起;
深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
绿色尿可见于尿内有绿脓杆菌滋生时,或胆红素尿放置过久,氧化成胆绿素时;
蓝色尿可见于霍乱、斑疹伤寒,以及原发性高血钙、维生素D中毒者,还有一些药物如服用利尿剂氨苯蝶啶、注射亚甲蓝或服用美蓝、水杨酸等;
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如恶性疟疾患者,医学上称尿黑热,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3.尿比重(SG):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1.。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的多尿期、尿崩症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气味:正常新鲜尿液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如放置过久、尿液腐败等,会产生异常气味,如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蒜臭味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尿骚(氨臭味)常提示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恶臭味90%的可能是受到细菌感染的信号;甜水果味,有些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因此会吸引一批嗜甜的小虫,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常常散发出甜水果的味道;燃烧硫磺的气味,常见于吃了太多的芦笋。
化学检查
1.pH值:酸碱度,正常参考值为5.5-7.4,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pH值小于正常多见于酸中毒、糖尿病、通风、服用酸性药物、发热等;pH值大于正常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碱中毒、服用碱性药物等。
2.亚硝酸盐(NIT):是利用大肠埃希菌或变形杆菌等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但前提条件是尿液必须在膀胱中停留4小时以上,肠杆菌科细菌才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3.蛋白质(PRO)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1)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2)病理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4.葡萄糖(GLU):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颅内高压、甲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
5.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6.尿胆原(URO):正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等。
7.胆红素(BIL):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疸。
8.白细胞(WBC):正常为阴性,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9.隐血(BLD):正常为阴性,阳性多见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10.微量白蛋白:正常20μg/min。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情况。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测定尿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
11.肌酐(CREA):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尿肌酐正常参考值男性7-18mmol/d(-mg/d)或女性5.3-16mmol/d(-1mg/d)。尿肌酐增高多见于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剧烈运动等;减低见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显微镜检查
尿常规检验最好以患者晨尿作为检验的标本,由于晨尿在患者膀胱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可减少假阴性结果的发生,保证检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尿沉渣法显微镜检查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运用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盐类等。
1.细菌(BACT):正常情况下,尿液里面是没有细菌的,所以细菌的值应该为零。但是在临床中,由于尿道中存在正常的细菌寄生,所以一般病原体检查时,中段尿细菌数超过000个/mL,可以诊断为尿路感染。所以也就是说进行尿培养,细菌数小于10万个,可以理解为正常。以上所说的指的是经尿道留取的尿液。如果是经过耻骨上穿刺留取的尿液,细菌数则应该为零。
2.红细胞计数(RBC):正常一般无红细胞,或0-3个/高倍镜视野。异常可见于1)红细胞增多即为血尿,见于肾炎、膀胱炎、肾结石、肾结核等;2)利用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形态均一的红细胞为非肾性血尿,而形态非均一的红细胞为肾性红细胞。
3.白细胞(WBC):正常为0-5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结核、肿瘤等。动态观察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定疗效和疾病的预后。
4.上皮细胞(EC):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上皮细胞,主要为鳞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
5.小圆上皮细胞(SRC):在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如肾小球肾炎等,成堆出现常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大圆上皮细胞偶见,于膀胱炎时增多或成片脱落。
6.管型(CAST):一般尿中没有管型,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管型种类较多,且形态各不相同,仪器检测往往不能完全区分开这些管型的性质,只能检测出透明管型和病理管型的存在。
7.病理管型(Path.CAST):正常尿液中没有,发现病理管型可能提示肾实质的损害。
8.结晶:尿中出现结晶(crystal)称晶体尿(crystaluria)。除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磷酸三盐)、尿酸及尿酸盐等结晶外,还包括磺胺及其它药物析出的结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当种种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过饱和状态维持稳定动态平衡的因素失衡时,则可见结晶析出。尿液中的结晶可包括代谢性和病理性两种,代谢性多来自于饮食,一般无太大意义,持续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与结石相关。病理性结晶则与疾病有关。
9.电导率:尿液电导率,反映尿液电解质导电的能力,正常范围值是5到38mS/cm。
注意事项尿液检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以使结果准确:
1、容器必须清洁:医院提供的容器。
2、防止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防影响结果,最好能在检查前一天清洁阴部,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如果采集时有异物掉入,要重新取样。
3、取中段尿:一般尿液检查须弃头尾,避免干扰,如有特殊要求医师会说明。
4、采尿时间:一般尿常规检查可于任意时间,最好是刚采到的新鲜尿液。做尿细菌培养、尿糖、尿蛋白、尿胆酸或妊娠检查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最佳。
5、近日服用药物情况:如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应向医师说明。
总之,随着检验新方法和检验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在阅读每张化验单时,临床医生应重视每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和其可能影响因素,并能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单凭一次“尿常规”结果就作出判断往往会有误,需要考虑多次检查才能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合理的诊断。
医院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特色门诊
门诊时间
1.周二、周四上午:八里湖总院门诊二楼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特色门诊
2.周三下午:活水院区门诊二楼12号诊室
坐诊医生冯观贵,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国内2家顶级尿控中心(医院、医院)学习、进修经历,对于泌尿外科排尿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经验与见解。
联系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