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结核原因
结核传染性
肝结核表现
肝结核治疗
肝结核药物
肝结核医院

品医圣经典第48天

北京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阳明热证

(一)白虎加人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论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治。

本证成因:伤寒汗吐下后,邪人阳明,或伤寒邪气自传阳明。

主症和病机:一是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这是阳明胃热炽盛,里热外蒸,邪热弥漫周身,充斥内外所致。至于“无大热”,则可能是因为里热盛,迫津外泄,汗出极多,使外表之热得以宣散,扪其肌肤,反觉无大热。但从口燥渴、心烦可知,里热殊甚。二是大汗出,这是里热逼迫津液外泄所致。三是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口燥渴;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也就是说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共5条,每条都提到口渴,这是因为里热伤津,津伤则引水自救,故见口渴;热盛耗气,气伤则不能将水化为津液,故饮水数升而口渴不解。四是脉洪大,这是里热炽盛,鼓动气血,使气盛血涌,血脉贲张所致。但洪大脉有来盛去衰的特点,来盛提示里热邪气盛,去衰提示人体的津液和正气已经有所耗伤。至于背微恶寒和时时恶风,则是由于阳明里热太盛,汗出肌疏,汗孔开张,不胜风袭所致;同时也有大热耗气,气不固表的因素。这里既非太阳表寒,也非少阴里虚。

后世的温病学家,称白虎汤证的临床表现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状。现代编写的一些方剂学讲义,一般也称白虎汤证是四大症状。其实在《伤寒论》里,出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状的,原本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清热、益气、生津。

白虎加人参汤。

本方由白虎汤加人参而成,加人参益气生津,主要针对本证气津两伤的病机,共成辛寒清热,益气生津之剂。

禁忌: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其中脉浮,发热,无汗,为寒邪闭表,用白虎汤类方剂,则易冰伏寒邪而生他变。故后世有“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白虎”的警示,临床应特别注意。

方后所言本方立夏后,立秋前方可服,而立秋后不可服,是根据时令用药的一般原则,提示在一般情况下,秋冬寒冷季节,慎用大寒大凉之剂。这就像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大量食用夏季的时令食品如西瓜,或大量食用冷饮冰糕,就容易导致胃脘疼痛或腹泻一样。但是在秋冬寒冷季节,当确有胃热弥漫的证候时,仍当以辨证用方为准,不必拘泥于时令季节。

本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和白虎汤基本相同,但辨证当属于阳明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者。此外,还用于治疗消渴(如糖尿病、尿崩证、神经性多饮多尿症等表现为多饮多尿者)、红斑性狼疮等内伤杂病属肺胃热盛、津气两伤,大渴喜饮之病人。笔者用其和生脉饮、益胃汤,或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合用,治疗糖尿病以口渴为主,辨证属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者,有一定疗效;用其和生脉饮、缩泉丸合用,治疗神经性多饮多尿证有较好疗效,治疗尿崩症,在一定阶段可以改善一些症状。

(二)猪苓汤证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论阳明热证误下后阴伤水热互结的证治和猪苓汤的使用禁忌。

本证成因:第条承第条和第条而来,言阳明热证误下后,热人下焦,由于下焦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场所,又是人体真阴化生之地,所以热人下焦,邪热极易与水相结,又极易伤损下焦阴液,而误下也易伤阴,于是就形成了阴伤水热互结之证。

主症和病机:脉浮、发热,为阳明余热尚存,在这里我们再一次遇到浮脉主热的问题。渴欲饮水,一是由于热与水结,津液不化,二是由于热盛津伤,津液不足。小便不利,为水热结于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本证之小便不利,因有热邪,症应见小便短赤急迫,尿道涩痛,也就是尿频、尿急、尿痛,与五苓散证或真武汤证之小便量少是完全不同的。证属阴虚而水热互结,治用猪苓汤清热利水育阴。猪苓汤的适应证在“少阴病篇”第条还会遇到,应将两条结合起来学习。

鉴别与禁忌:第条乃言,中焦胃家燥热盛,见汗出多而渴,应清胃热和胃燥,禁用猪苓汤,以防利水伤津。下焦阴虚水热互结,见小便不利而渴,应清热利水育阴,当用猪苓汤。也就是说,中焦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多汗和口渴,一定要和下焦阴虚水热互结的口渴鉴别清楚。热在中焦的证候,有口渴而没有小便不利、尿道涩痛;而热在下焦,水热互结的证候,有口渴又有小便不利、尿道涩痛。

如果将第、、条联系起来看,仲景连用五个若字,论述了阳明热证误治后所造成的不同变证。其中误下后热郁上焦胸膈者,治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误下后热留中焦,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者,治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误下后热入下焦,水热互结又有阴虚者,治用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这就是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阳明起手三法”。热在上焦,离肌表尚近,治用清宣;热在下焦,离下窍犹近,治用清利;热在,中焦,往外不能宣,往下不能利,于是便用辛寒折热。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的治疗原则,这对后世在清法的应用和发展方面有着深刻的启迪。

清热利水育阴。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泄以利水;滑石甘寒,通窍利水,导热下行;阿胶为驴皮所制,属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育阴润燥,滋养真阴。共成清热利水育阴之剂。

本方清热利水滋阴,为主治下焦蓄热之利尿专剂,适用于本已阴虚,邪热在里,水气不化所致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淋病、或兼下利、咳呕、心烦失眠诸证。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肾炎,泌尿道感染、肾结核、肾盂积水、肾结石、乳糜尿、血尿等病证,见有小便不利、微热或低热、舌红少苔或少津、脉细数等临床表现,具有本方证特征者。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如阴虚明显而伴见腰酸、潮热、舌红少苔者,可配用知柏地黄丸;若水湿明显而伴见少腹胀满,服猪苓汤后仍小便不利者,可加薏苡仁、车前子等淡渗利湿之品;若热邪明显而伴见心烦不眠、发热、渴欲饮水者,可配合导赤散。如血尿明显或尿液检查红细胞多者,酌加旱莲草、大蓟、小蓟、白茅根、三七粉;若小便有热感或尿液检查有白细胞者,酌加黄柏、竹叶、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肾结核者,可酌加百合、鱼腥草、百部;肾结石者,可酌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等。笔者除用本方治疗上述泌尿系统病证外,还用其治疗顽固的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症而见吐利,辨证属于阴虚水热互结,水邪浸扰胃肠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udlu.com/jhcrx/867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