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或全肺切除是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性病变(肺脓肿、结核)以及部分肺部先天性病变等常采用的手术方式。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外,临床护理采取有力的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①做好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得知病情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患者情绪波动大、厌世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认真、耐心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以减轻其焦虑不安或害怕的程度。②积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谈心,关怀体贴病人,并劝导家属多关怀病人,给患者以心理方面的全力支持,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和责任,唤起战胜疾病,重新生活的勇气。
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及时完成术前相应检查,胸部CT、胸部X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血常规、血型、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手术前1天常规手术野备皮、术晨更衣、禁食、禁水。
3、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戒烟酒,进行呼吸锻炼,练习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术前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注重口腔卫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及时治疗。
4、术前指导呼吸系统训练:向家属和患者讲解呼吸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①术前指导患者练习腹式深呼吸。指导患者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膨起胸部不动,屏气1~2s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开始训练时,护理人员同患者一起练习。护士将双手放在腹部肋弓下,患者吸气时将双手顶起,呼气时双手轻轻施加压力,使膈肌尽量上升,并且让患者自己练习,并逐渐除去手的辅助作用,术前每天坚持练习,2~3次/日,10~15分钟/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②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训练。患者尽可能坐直,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咳嗽时口型呈半张开状态,吸气后屏气3~5s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嗽,胸及腹部突然用力,使胸内压升高咳嗽后使气体或痰快速咳出,不要从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嗽,用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将痰咯出。③练习吹气球,吹气球也是促进肺复张的一种方法。鼓励患者吹气球促使肺部膨胀,方法是先要深深地吸气,然后缩唇缓慢用力吹气,如此反复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利于将痰液排除。
二、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复查血气,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
2.疼痛的护理 对疼痛的患者可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做腹式深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同时可使用三阶梯止痛法,减轻患者痛苦。在使用止痛剂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2.术后卧位与给氧肺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避免过度侧卧,可采取1/4侧卧位,禁止健侧卧位,患者应去枕仰卧位,避免垂头仰卧位,以预防纵隔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在93%以上,6h后改半卧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肺切除术后清醒者,可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咯痰,坐起叩背,常规进行气道雾化吸入。卧床期间嘱患者用膈肌进行深而慢的呼吸,深吸气时屏住呼吸,然后用力从胸部咯出,进行短而有力地咳嗽;通过有节律地适度叩击患者背部,间接地使吸附在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使患者有效地咳出痰液,从而改善肺功能,促进肺复张。对年老体弱者及咳嗽无效者,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吸痰前后吸?%纯氧2~3?min,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时应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避免因缺氧造成不良后果,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吸痰后须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气道阻力情况是否稳定等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阻塞呼吸道。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保持胸腔引流通畅,引流瓶内水平面应低于胸腔引流出口平面不少于60cm,水封瓶内容量在0ml以上,并做出标记,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记录,密切观察水柱的波动,如每小时超过ml,应考虑有无出血的可能,并及时通知生。当胸管不通时常见原因有:血块堵塞、引流管折叠、扭曲;胸管位置不当;应由上而下挤压引流管,解除折叠扭曲、并变换胸管位置,以保持引流通畅。水封瓶安装要严密,以免漏气,造成气胸。在给患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妥善放置好引流管,避免滑脱。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室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食物,保证营养素的供给;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被;鼓励患者早期活动:由于术后疼痛,卧床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及易发生褥疮,因此应每2h翻身更换卧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褥疮的发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2次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和腮腺炎的发生。
5.饮食与输液由于肺叶切除,肺泡-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量和速度,避免过快、过量,防止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应控制钠盐摄入量。一般而言,24h补液量宜控制在0~ml,速度20~30滴/min为宜,记录出入量,维持液体平衡。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流食,逐渐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三、并发症的预防
1.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4%,其发生与支气管残端的长度、残端闭合技术及影响残端愈合的全身和局部诸因素有关,因此术后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尤其重要。
2.肺部感染及肺不张肺部感染及肺不张是胸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同样会危及生命,患者术后切口应给予胸带固定,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3~4次,每次20~30min,持续1周(用药根据医嘱执行)。目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并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以上做法能有效地预防肺不张及肺内感染。
3.出血、血胸及低血容量休克:术后要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瓶内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每小时尿量,可疑有活动性出血时,快速输血补液,并做好开胸止血准备。
4.急性肺水肿:立即减慢输液,控制入量,吸痰,吸氧(氧气通过50%酒精吸入肺内),按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激素等,心电监测,了解心肺功能,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四、心理护理
由于是大手术,对患者打击很大,术后又入住在重症监护室,虽然手术成功了,但术后切口疼痛,能否发生合并症,都使患者产生恐惧、担忧、不安的心态,因此,我们临床护士应以极大的爱心向患者耐心解释术中、术后治疗及愈后情况,使患者知道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我们良好的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不同年龄因人施护,因时施护,使患者从情绪低落状态顺利过渡到心理平衡状态;同时在生理上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让患者面对现实,患者家属也能客观接受事实,对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熟悉,并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预期护理效果。
重症医学科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