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要点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抗菌作用
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细菌对本类药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2.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
(2)呼吸道感染(肺炎球菌、支原体)左氧氟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首选治疗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3)肠道感染
(4)伤寒可代替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
(5)抗结核结核的二线用药。
(6)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7)五官科感染
3.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CNS毒性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3)皮肤反应及光敏性皮炎服药期间勿被阳光紫外线直晒。
(4)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
(5)肌腱炎
4.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户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和墨镜,以免出现光敏反应。
(2)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头晕等中枢症状,故不宜从事危险性操作如开车。
(3)长期用药,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二)磺胺类药
1.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2.药物分类
(1)用于全身感染:①磺胺嘧啶(SD)流脑的首选;②磺胺甲噁唑(SMZ)治疗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
(2)用于肠道感染:柳氮磺吡啶适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外用:①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SD-Ag)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②磺胺醋酰(SA):治疗沙眼、角膜炎。
(4)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3.不良反应
(1)肾损害:在酸性尿中易形成结晶,以SD多见。防治措施:①多饮水:大于1.5L/d,尿量增加、尿药浓度降低;②碱化尿液(NaHCO3),预防结晶尿;③老年、肾功能不全慎用。
(2)过敏反应:皮疹、固定型药疹、药热等,注意用药史。
(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
(4)神经系统反应:头晕、乏力、失眠等。
(5)消化道症状:肝损害。新生儿、早产儿、孕妇、授乳妇禁用。
4.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或同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过程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
(三)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药
1.呋喃妥因主要用于尿路感染。
2.呋喃唑酮主要用于肠炎和菌痢。
3.甲硝唑又称灭滴灵,抗厌氧菌、破伤风杆菌、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