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学一代宗师,30医院黄志强院士于年4月24日9点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对我国肝胆胰外科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被国内外同行誉为"胆道之父"。其创立的一整套理论技术体系至今仍在指引着肝胆外科医师们的临床实践,造福着广大患者。临终前遗嘱自己做尸检和器官捐献,为医学做最后的奉献,造福普罗众患!愿黄老一路走好!
笔者于年在黄志强院士那里学习。到科室不久,黄老送了我一本他主编的《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那本《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成为我永恒的收藏。那时黄老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手术技巧,尤其查房时画龙点睛的提示或点拨(30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生们这样评价黄老:我们黄老讲东西常常只点睛不画龙)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时他已经高龄,还经常做手术,有时手术结束很晚,他就把手术记录纸带回家写手术记录,第二天查房前病历夹内肯定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手术记录。那时,我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刚刚开始不久,有一位香港慕名而来的胆结石患者找到黄老,要黄老为他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黄老说我不会做,我给你推荐一位我们科的医生吧。
黄志强院士总结自己从医55年最终走进最高科学殿堂的原因时说,我常想起这样一句话:山虽高,没有爬不上的;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我常自问,是我的幸运?机遇?聪明?还是我的勤奋?我确信,在不排除其他影响的条件下,是勤奋给我铺平了道路。——摘自《医家金鉴》外科学卷
黄志强院士素有中国「胆道之父」美誉。他有一句格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从医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瞄准肝胆疾病孜孜以求,为世人攻克肝胆疾病赢得了一个个「第一」,成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奠基人。倡导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肝胆外科专业,并创立的一整套理论技术体系,至今仍在指引着肝胆外科医师们的临床实践,造福着广大患者。
图为笔者年秋天与黄老在白洋淀的合影。
院士简介黄志强,男,年月生。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医疗系,医院。曾任重庆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医院副院长。医院及军医进修学院主任医师、特级专家、教授,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技委员会荣誉委员,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美国医学》杂志(JAMA)中文版总编辑。 70余年来,黄志强致力于外科学,特别是肝胆外科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50年代,他率先进行了肝胆管结石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肝胆管结石病,提出了“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高位胆管狭窄是影响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病因”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首创应用了肝叶切除术及针对高位胆管狭窄的系列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现已被海内外专家公认为治疗该病的规范化手术而广泛应用。年他最早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体的肝胆外科专业,由他提出的关于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疗技术与原则,已成为有关肝胆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南和规范,居世界领先水平。成绩卓著,建树颇多。黄志强被称为我国胆道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同时,他在肝脏外科、胰腺外科、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等领域也多有建树,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外科学事业。迄今已发表论文余篇,编著有《胆道外科学》、《肝脏外科学》、《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黄志强胆道外科学》等为代表的8部专著,对我国几代外科医生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肝胆胰外科聚焦》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年)。迄今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及高级研修人员余名。他们已成为全国各地肝胆外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被誉为“肝胆黄埔军”,这是我国肝胆外科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先后获得过各类科学技术成果奖40余项。其中: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年获军队科学与技术重大贡献奖;年获全军“十五”重大医药卫生成果奖。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二次,年荣立一等功。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通报表彰,被解放军三总部评为“全军优秀教师”,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