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高谦教授领衔团队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梅建教授领衔团队经多年研究,证明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是导致耐多药结核病疫情的主要原因,纠正了国际医学界长期以来认为“治疗不当是产生疫情的主要原因”的观点。这一成果将为制定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相关论文于近期在线发表在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杂志。
研究团队收集了上海市年~年的名结核病患者的结核菌样本,从中鉴定出例耐多药结核菌,应用基因型检测、全基因组测序和流行病学网络分析法,研究耐药结核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及其传播过程中的进化。结果显示至少73%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由传播导致,其中44%的患者是在感染后1~2年发病。传播主要发生在社区以及公共场所,而诊断不及时是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发现耐多药结核菌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耐药,成为更加难治的广泛耐药结核菌,且耐多药结核菌自身也在不断进化,通过补偿性突变,提高了自身的适应力。
高谦表示,目前中国发现的耐多药结核患者中,仅约60%的病人接受治疗,治愈率不到40%。大量的耐多药结核病人作为隐藏的传染源依然在不断传播。因此,专家建议,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将防控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发现患者和控制传染源上。当前,急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实验室的能力,及时诊断和发现患者;对于已发现的患者,应加强规范化治疗,避免产生新的耐药;强化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工作,阻断疾病传播。
文献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