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结核原因
结核传染性
肝结核表现
肝结核治疗
肝结核药物
肝结核医院

内热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

目的观察并比较内热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进行配对,每对研究对象分别随机归入内热针组及电针组。内热针组行内热针治疗,电针组行电针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热针组JOA评分中的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比治疗前明显增加,而电针组仅日常活动受限比治疗前改善。内热针组治疗后JOA评分各项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的电针治疗。

随着工作方式及生活习惯的转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颈椎病的总患病率为3.8%~17.6%。颈椎退行性变及劳损压迫神经根,表现为颈肩背痛、颈部僵硬、肢体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鉴于此,笔者应用内热针治疗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湖北医院康复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根据年龄、性别、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临床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以随机抽签的形式分别归入内热针组及电针组。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①具有麻木、疼痛等典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其分布范围与脊神经支配区域吻合;②体格检查可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颈试验(+);③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间隙、椎间孔前后径缩小,关节突及关节间隙增生,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④近期未接受内热针、电针及普通针刺治疗者;⑤研究对象支持并理解诊疗的过程及量表的内容,愿意配合治疗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①颈椎占位、脊髓炎、结核及严重骨质疏松症继发的颈椎病;②孕妇或近期准备怀孕者;③合并严重的肝、肺、肾、心、脑及血液系统等内科疾病;④因外伤、脱位、占位等病因曾行颈椎手术和颈椎畸形矫形者;⑤原发及继发性癫病间患者。

三、方法

(一)治疗前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治疗过程及目的,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完善心电图、凝血功能、血糖等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用药:地西泮7.5~10.0mg,哌替啶75~100 mg,治疗前10~15 min给药。备用药:阿托品、纳洛酮、多巴胺等。

(二)治疗方法

1.内热针组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内热针治疗,选择针体直径为0.7 mm,针柄直径为1 mm,长度为4~8 cm,常规消毒,依据软组织外科学肌肉附着点的分布密集针刺:①颈椎棘突的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后锯肌、小菱形肌、项半棘肌、头夹肌、棘间肌;②颈椎横突的肌肉附着处(肩胛提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③颈椎后关节的肌肉附着处(多裂肌、椎旋肌)。以15°角刺入皮下,进针深度达4~8 cm后连接内热针治疗仪(NRZ-16R-E型),设置针体的温度为40℃~50℃,从40℃开始逐渐升温,以患者可耐受为度。设置治疗时间为20 min。

2.电针组治疗方法 给予电针治疗,垂直刺入双侧C4~C7夹脊穴,得气后行电针治疗仪(G6805-2型)治疗,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 Hz,电刺激的强度依据患者承受能力适当调整,留针治疗20 min后快速出针。每天完成1~2次治疗,两次间隔时间>8 h,每周至少完成12次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至少完成24次为有效观察病例。治疗后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颈部围领制动,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局部冷疗减少红肿痛,常规预防感染治疗。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疼痛明显时适当降低加热温度;呼吸抑制时静滴纳洛酮1~2 mg;心率低于50次/min时,可静滴阿托品针0.3~0.5 mg;血压下降时予多巴胺120 mg加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随血压调整泵速。

四、疗效评定标准

选用日本骨科协会颈椎病症状与功能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观察并评分,从多方面进行评定,包含主诉、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等内容,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轻。采用改善率指标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0-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大于75%提示痊愈;74%~50%提示显效;49%~25%提示好转;小于24%提示无效。

五、统计方法

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样本率的比较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主诉、临床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内热针组上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电针组仅日常活动受限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热针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详见表2。内热针组8例痊愈,14例显效,1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7.06%;电针组2例痊愈,8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总有效率73.53%。内热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热针针身较长且较粗,容易刺准深部病变软组织,不会因肌肉收缩引起断针或滞针;而且其温度易控制、操作更简易、安全,其能够把热释温度传导至病变组织,使人体经络穴位的气血通路得到畅达,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的电针治疗。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热针组的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比治疗前明显改善,而电针组仅日常活动受限这一项比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热针组明显优于电针组。且内热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内热针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的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臭氧治疗师联盟

推动臭氧医学技术研究、推广、培训,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临床使用单位做好治疗方案,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课题研究,新技术引进等支持,共同建立臭氧治疗中心。

冲击波医学医师联盟

推动冲击波医学技术研究、推广、培训,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临床使用单位做好治疗方案,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课题研究,新技术引进等支持,共同建立冲击波治疗中心。免费获得《冲击波医学文献》电子刊物,赛迪康冲击波医学研究每晚八点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sudlu.com/gjhbx/295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