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家身体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公司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职工健康体检活动,让大家及时了解掌握个人健康状况,针对此次体检项目,我们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员及网络信息查询作了部份指标的解读,仅供大家参考。
请大家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加强身体锻炼,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自己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体检报告指标解读一般状况
1
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4.9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MI指数为:18.5-24.9之间为健康体重
BMI指数为:25-28之间属于体重超标,
BMI指数为:超过28即为肥胖症。
指标分析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血压测定
2
成人的理想血压平均应在/80㎜Hg,即收缩压<㎜Hg,舒张压>㎜Hg,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有二次测量血压值≥/90㎜Hg时,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
心电图检查
3
1、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心电图报告常用术语:、窦性心律: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个叫做窦房结的特殊结构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2、HR:即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健康成人心率6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成人超出为窦性心动过速;
3、T波改变:
①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4、ST段: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
生化项目
4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正常指标范围(≤60)
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增高的可能原因: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流行性感冒、外伤、严重烧伤、休克、药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剧烈运动。
谷草谷丙比值:
正常比值是0.8-1.5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都属于转氨酶的一种,都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谷草谷丙比值偏高或者偏低都预示肝功能不正常
谷草谷丙正常比值是0.8-1.5,当谷草谷丙比值小于0.8时,说明是慢性轻度肝炎或者急性肝炎,当谷草谷丙比值大于1.5时,说明是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如果谷草谷丙比值大于2,说明是严重的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正常指标范围(≤37)
增高的可能原因:肝病,溶血、妊娠、肺栓塞,心肌炎,心包炎,骨骼肌等疾病
碱性磷酸酶:
正常指标范围(39-)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增高的可能原因:代谢异常、胆道排泄异常、骨骼组织原因;
减少的可能原因:营养不良、维C缺乏症等
γ-谷氨酰基转肽酶:
正常指标范围(≤55)
用于肝胆系统疾病诊断
增高的可能原因:可能原因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总胆红素:
正常指标范围(5.2-21)
增高的可能原因:黄疸
直接胆红素:
正常指标范围(≤6.8)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化、但道梗阻等
间接胆红素:
正常指标范围(1.7-4.2)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见于溶血性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尿素氮:
正常指标范围(1.7-8.3)
是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90%通过肾脏排泄
增高的可能原因:尿素排泄障碍、尿素生成过剩、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减少的可能原因:尿素生成减少、尿素排泄过剩
肌肝:
正常指标范围(40-97)
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可通过肾球滤过,随尿排出
增高的可能原因:肾脏损害
减少的可能原因:营养不良、贫血
尿素:
正常指标范围(-)
尿素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用于痛风诊断,关节炎鉴别及肾功能评价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因饮酒、化学中毒引起
减少的可能原因:可能因为营养不均衡,如常期吃素
胱抑素C:
正常指标范围(0.55-1.55)
胱抑素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且会在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掉,血清胱抑素C也是肾脏早期受损的观察指标
增高的可能原因:说明肾脏收到了损害。
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没有临床意义的,在孕期主要注意要清淡少盐饮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正常指标范围(4-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可以反映一名糖尿病患者在以往几个月的时间内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好坏。
减少的可能原因: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总胆固醇:
正常指标范围(3.35-6.45)
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作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的评估指标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见于①家族性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B缺乏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②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糖尿病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常见于:①家族性无β或低β指蛋白血症。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病症。
血清甘油三酯:
正常指标范围(0.48-1.88)
血脂成分之一,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用于诊断高脂血症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常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指标范围(1.03-2.58)
可通俗理解为“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增高的可能原因:常因饮酒、服用药品、超负荷体力活动、病毒性肝炎引起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常见于(1)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2)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低,慢性贫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指标范围(≤3.3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是将脂类由肝脏向外周转运,如果LDL增高的话,会引起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形成高脂血症。
增高的可能原因:运动不足及肥胖、精神压力大、饮食不合理(过度食用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多的食物)
减少的可能原因:运动过量、摄入脂肪过低、肝功能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正常指标范围(≤4)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一个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
蛋白芯片检测
5
癌胚抗原(CEA)
正常指标范围(≤10ng/ml)
癌胚抗原(CEA)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正常指标范围(≤25ng/ml)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它的Cutoff值一般在20μg/L,当大于ug/L或含量不断上升时,比较有确定的意义。
糖链抗原19-9(CA19-9)
正常指标范围(≤35ng/ml)
粮链抗原19-9是一种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的糖类抗原,是结肠直肠癌和胰腺癌的肿瘤标志。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正常指标范围(≤10ng/ml)
一般认为,TPSA、FPSA联合测定可使前列腺恶性疾病的检出率提高到90%以上。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
鳞癌抗原SCC
正常指标范围(≤2.9ng/ml)
鳞癌抗原SCC是子宫颈鳞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细胞角蛋白19片
正常指标范围(≤4.9ng/ml)
细胞角蛋白19片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时,其细胞中含有的角蛋白的碎片降解后变成可溶性物质而进入血液,使血中含量增高。是肺癌肿瘤标志物
注意
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肿瘤与肿瘤标志物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它们只是相关性。warmprompt
血细胞分析
6
白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4.00-10.00)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通过不同方式与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参加免疫反应和产生抗体。
增高的可能原因:细菌、病毒性感染,过敏、中毒、白血病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红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4.09-5.74)
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增高的可能原因:严重呕吐、腹泻;心肺疾病;干细胞疾患
减少的可能原因:贫血
血红蛋白
正常指标范围(-)
是红细胞的运输蛋白,是诊断和治疗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
增高的可能原因:严重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贫血
红细胞压积
正常指标范围(38-50.8)
红细胞平均积
正常指标范围(83.9-99.1)
RBC平均Hb量
正常指标范围(27.8-33.8)
RBC平均Hb深度
正常指标范围(-)
RBC体检分部宽度
正常指标范围(10-15)
可根据其变化协助诊断贫血及其程度
血小板数
正常指标范围(-)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指标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增高的可能原因:急慢性炎症、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
淋巴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1-5)
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器官产生,是一类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
增高的可能原因:
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应用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等
单核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1-1)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也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增高的可能原因: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等;
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1-5)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增高的可能原因:见于骨髓增殖综合症、细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组织局部缺血或坏死、癌和何杰金氏病、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代谢性疾病(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炎症综合性、变态反应和各种中毒
减少的可能原因: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病毒感染、伤寒、某些寄生虫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等。
嗜酸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02-0.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增高的可能原因: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早期
嗜碱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02-0.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增高的可能原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单核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1-1)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也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增高的可能原因: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等;
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1-5)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增高的可能原因:见于骨髓增殖综合症、细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组织局部缺血或坏死、癌和何杰金氏病、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代谢性疾病(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炎症综合性、变态反应和各种中毒
减少的可能原因: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放射线
嗜酸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02-0.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增高的可能原因: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的可能原因: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早期
嗜碱性粒细胞数
正常指标范围(0.02-0.5)
增高的可能原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减少的可能原因: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甲亢、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等。
尿常规
7
尿葡萄糖
正常指标范围(≤30)
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量即会出现糖尿
增高的可能原因:糖尿病
尿蛋白
正常指标范围(≤10)
尿蛋白用来诊断和评价患者肾脏功能和病情进展的指标
增高的可能原因: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
尿胆红素
正常指标范围(≤0.5)
正常尿液中不含胆红素,尿中出现胆红素,是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的反映
增高的可能原因:肝细胞受损、胆道受阻
尿胆原
正常指标范围(≤2)
尿胆原是体内血红蛋白分解的代谢产物,其排泄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体内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情况,常用于肝细胞损害、肠道胆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的辅助诊断
增高的可能原因:肝细胞受损、溶血性黄疸、心功能不全
尿pH值
正常指标范围(5-7.5)
肾脏参与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尿液pH反映出来
增高的可能原因: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肾脏疾病
减少的可能原因: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尿潜血
正常指标范围(≤0.03)
是尿液中红细胞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用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的辅助诊断
增高的可能原因:肾脏及尿路系统炎症
尿酮体
正常指标范围(≤10)
尿中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产出极少
增高的可能原因: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尿亚硝酸盐
正常指标范围(阴性)
当尿液中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感染系繁殖时,来自食物或蛋白质正常代谢产生的硝酸盐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而被检出
异常的可能原因:饮食(食物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泌尿系统病变
尿白细胞脂酶
正常指标范围(≤25)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但尿白细胞酯酶阴性
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尿白细胞酯酶阳性,必须进一步行显微镜镜检,以确认有无白细胞存在
尿比重
正常指标范围(1.-1.)
指尿液中水的重量与尿中所含的成分重量之比,可为诊断肾功能有无异常提供参考
增高的可能原因:肾炎、糖尿病、心功能不全
减少的可能原因:肾功能不全、肾脏浓缩机能减退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8
C14呼吸试验:
正常指标范围(≤25)
C14呼气检测一种现代化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仪器,呼气采样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
腹腔B超
9
腹部B超能检查出肝、胆、脾、胰、肾、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状变化,以及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是否存在结实、是否受到周围肿瘤或脏器的压迫,能辨别出肿物是实质性的还是液体性囊肿、血肿及脓肿等,也能鉴别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X射线检查
10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主要用于肺炎行实变、纤维化、钙化、肿块、肺不张、肺间质病变、肺气肿、空洞、支气管炎症及扩张、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纵膈肿瘤、心脏、血管性态、乳房肿块诊断。
腹部X线检查
腹部X线检查:主要有腹平片、消化道造影、胆囊造影。适用于食道静脉曲张,食道裂孔疝,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结核、肠梗阻、胆囊炎症、结石、胆道蛔虫病的诊断。
温馨提示
1体检结果出现这些异常,要紧吗?(1)增生:大多不会癌变
增生可以理解为过度生长,良性的增生大多数不致命。
乳腺增生:
大部份乳腺增生患者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医院检查一次,预防乳腺良性疾病发生恶变。
(2)结节:突然变化要警惕
结节符合两种情况需要定期检查:一是身上的结节,如在短期内大小、形状、颜色有较大的变化,或突然破溃;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
(3)包块:不疼的更凶险
不痛不痒、没有症状的包块才更危险,中老年人体检时发现包块,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治疗。
(4)囊肿:九成不会恶变
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是肝囊肿,它也是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大部份患者的肝囊肿均较小,不用担心,但肝囊肿需要定期随访,每年做1-2次B超。
(5)息肉:小个通常没事
通常体积较小、带蒂的炎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定期复查即可。一旦直径超过2厘米,及时切除则是防止癌变的最有效措施。
2这些事可能影响体检结果的准确性!(1)过度空腹
如空腹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如血清胆红素可能会因空腹时间增长而增加,血糖可因空腹时间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
空腹标准是:抽血前一天晚上,饭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饭后不喝咖啡、浓茶。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不吃早餐,少喝或不喝水,不做早锻炼运动。
(2)太晚抽血
体检化验要求早上7:30-9: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12: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恒性内分沁激素的影响使检测值失真。
(3)情绪波动
紧张、情绪激动可能影响神经及内分泌功能,致使血清非酯化脂肪酸、乳酸、血糖等升高。体检前要控制情绪,化验前保持心绪稳定,不要来回走动、吃冷饮或吸烟等。
(4)剧烈运动
运动会引起血液、体液成分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活动也会引起生理性血糖升高,内分泌激素水平含量改变,从而影响结果。体检前两天不要做剧烈运动。
(5)油腻饮食
查血脂要求空腹12小时后进行,一般晚餐后,除饮水外,不要进食其他食物。受检者在受检前3天内少吃或不吃高脂食品,不要饮酒。
(6)生理期
女性月经期前后不宜进行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乳腺红外线检查也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一周。
(7)盲目停药
采血要空腹,但对慢性病病人服药应区别对待。如有些高血压病人每天清晨服降压药,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所以高血压病人应照常服完降压药后,再接受体检。
3拿到体检报告,这些你要注意!(1)体检结果没异常,不代表身体没问题
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达到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绝对健康。如指标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休息不好,转氨酶便会增高,这些仍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
(2)指标数值与参考值略有偏差,理性对待
如指标数值比参考值略低或略高,不必太过紧张,但也要重视。短期内一定要复查异常指标,看看指标变化,如指标逐渐在上升,要非常重视,往往有些指标的变化,是某种疾病的预兆。如慢慢接近正常参考值,则问题不大。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