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年龄:33岁,性别:女
主诉:右侧胸痛2月余。
生化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象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CT图像
▼
PET-CT图像
▼
右侧胸壁软组织肿块,约5.4×3.3cm,与邻近上纵隔血管分界不清,FDG代谢增高,以第一肋骨前端为著,SUVmax=7.4(软组织部位SUVmax=1.5),右侧锁骨受压移位。病理结果:患者胸壁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神经源性(神经鞘瘤)肿瘤。CK(-)TTF-1(-)CD56(+/-)NapsinA(-)神经鞘瘤探讨
▋概述●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为周围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纤维分布的组织和器官。好发于脊柱、躯干及肌肉深部。
●胸部神经鞘瘤相对发生较少(5.4%),70-80%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区,一般起源于肋间或脊神经根。
●发病年龄20~50岁多见,多见于年轻患者。●大多数孤立,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相关。常无临床症状,多数为体检发现,部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常与胸壁其它恶性肿瘤混淆。▋组织学特征?组织学上神经鞘瘤主要由多细胞的AntoniA型与少细胞AntoniB型组织组成。?前者组织内细胞为梭形,排列紧密呈栅栏状或旋涡状。?后者组织内细胞少、排列疏松,内部散在较多液体、囊变等。▋影像学表现?自肋间隙生长,呈宽基底凸向肺侧的圆形、椭圆形、哑铃型。
?肿块较小者呈哑铃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较大者变现为分叶状或者结节状。
?其内脂质含量较高,故密度低于同层肌肉密度。
?较小者CT平扫密度大多均匀。
?较大者密度可囊变,病灶内部常有不同密度的软组织成分,肿瘤边缘多为稍高的软组织密度,内部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这与肿瘤发生粘液样变、囊变等有关;钙化少见。
?相邻肋骨压迫性骨质吸收或边缘硬化,局部肋间隙增宽,为特有征象。
CT动态增强?肿瘤增强扫描后表现多样,可轻度至显著强化,大多数表现为中等程度以上显著强化。肿瘤周边有时可见迂曲的供血动脉。
?多数肿瘤呈不均匀的中度或明显的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有时可见迂曲的血管影,延伸到肿瘤内部,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减低,可见片状或圆形无强化区。CASE1
CASE2▋鉴别诊断
1、间皮瘤?单发胸膜肿块者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软组织肿块,范围较局限,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没有胸腔积液和肋骨破坏。
?多发胸膜肿块者表现为广泛的显著地不规则胸膜增厚,并发肋骨骨质破坏和胸腔积液,CT增强表现为结节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2、纤维肉瘤?较少见,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好发年龄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其次为躯干,位置一般较深,位于深筋膜深层,单发,主要症状是疼痛。较小时表现为软组织结节,边界欠清,密度尚均匀,呈中至明显强化。?瘤体较大易出现囊变坏死,肿瘤密度不均。(51岁,女,CT冠状位左上胸壁有强化肿块,侵犯肌肉、筋膜、脂肪组织、神经和血管)
3、胸壁侵袭性纤维瘤?可发生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30~40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全身各部位(四肢、胸壁、臀部、颈部等)骨骼肌及骨骼均可发生。胸壁侵袭性纤维瘤病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10%~20%。?CT表现为肌肉间隙内不规则或分叶状等或略低密度肿块,跨解剖间室生长,易与神经血管束或骨质粘连、包绕及侵蚀肋骨骨质,因与肌肉密度相近,故边界多不清。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等强化,可向胸腔内侵犯胸膜,巨大者可向内侵犯心包、腹腔,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膜反应及边缘侵蚀改变,亦可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小结
1.肋骨的凹陷切迹和肋间隙的改变,肋骨骨质吸收或硬化,有助判断肿瘤起源于胸壁。2.压迫邻近组织,但分界常清晰、不发生浸润,有助于定位诊断。3.肿块较大凸向肺内者,与相应胸壁交角呈钝角且邻近肺野清晰,邻近周围组织器官受推压改变,边界清晰。4.肿块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囊变坏死区,边缘光滑,多有完整包膜。//////////
公告通知:更多病例及影像知识请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