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实用肝脏解剖—收藏版(1)
实用肝脏解剖—收藏版(2)
胆道系统的临床解剖
-*-*-*-*-*-*-
肝内管道有两个系统,即Glisson系统及肝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三者被共同的结缔组织鞘所包裹,经第一肝门出入肝,在肝内的分布,三者(由粗到细)的行径基本一致。
Glisson系统中以门静脉及其分支较粗大且较恒定,故以它为代表作为肝内分叶、段的基础,相应的肝动脉、肝管支均较细小,如同葛藤状攀缘着与其伴行的门静脉各级支。
肝动脉、门静脉为入肝血液。肝静脉则引流肝内血液,组成肝静脉系统,出第二肝门汇入下腔静脉。门静脉系与肝静脉系两组管道在肝内的排列互相交错,很似两手的手指互相交叉状。
-*-*-*-*-*-*-
肝管的肝内分支
肝管的肝内分支与门静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基本一致,三者均被包绕在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内。肝内肝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即左、右肝管(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及右后叶肝管(二级支)及各段肝管(三级支)等,尾状叶也分为左、右段肝管。肝内肝管的分支分布,不如门静脉的分支分布规则,常有各种变异,尤以肝右管为甚。
1、肝右管及其叶、段肝管:肝右管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肝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状突的小肝管。据统计,肝右管长度成人平均为0.84cm,比肝左管短。管径平均为0.28cm。
由于肝右管及其肝内分支变异较大,故可将肝右管分为两大类,即:①有肝右管和②无肝右管。文献记载有肝右管者为70.0%~75.8%,其余为无肝右管者。
肝右管者分为5型:
I型:为右后叶上、下段肝管沿同名静脉走行,至右后叶门静脉支深面汇成右后叶肝管,然后绕过右前叶门静脉支起点深面,至其内侧与右前叶肝管汇合。汇合后的肝右管即沿门静脉右支深面,在肝门横沟中与肝左管汇成肝总管,此型常见(40.3%);
Ⅱ型:为左外叶上段肝管汇入肝右管(3.2%);
Ⅲ型:为肝右管或其分支等处接受胆囊旁支肝管(8%);
-*-*-*-*-*-*-
Ⅳ型:为右前叶上、下段肝管及右前叶肝管汇入部位的异常(16.0%);
-*-*-*-*-*-*-
V型:为右后叶上、下段肝管及右后叶肝管汇入部位的异常(8.0%)。
无肝右管者,文献报道为24.2%~30.0%。情况较为复杂,可分为8型。
第1型:为右前叶肝管汇入肝左管(4.8-6.3%;
第2型:为右前叶肝管与肝左管汇合成肝总管,右后叶肝管在低位单独汇入肝总管(4.8%);
第3型~8型:见上图。
Puente在例X线解剖研究中,右后叶肝管汇入右前叶肝管与肝左管汇合处的上交角者占11.1%(三叉型),而国内文献仅为3.2%,此外,尚有呈三叉型者,是右前叶肝管汇入右后叶肝管与肝左管的上交角,比例占3.2%。
2、肝左管及其叶、段肝管:
肝左管位于肝门横沟中,门静脉左支横部下缘深面,多由左外叶肝管和左内叶肝管汇合而成,主要引流左半肝的胆汁。它与肝右管汇合前接受1-2支来自尾状叶左段的小肝管。
肝左管分为有肝左管及无肝左管两类。
有肝左管者占大多数,88.6%-95.1%,其长度成人平均为1.64cm。管径成人平均为0.27cm。
在有肝左管者中,其左内叶肝管有4种类型;而其左外叶肝管可有可无,文献中有左外叶肝管者占多数(52.4%~77.1%)。
-*-*-*-*-*-*-
-*-*-*-*-*-*-
-*-*-*-*-*-*-
-*-*-*-*-*-*-
据文献记载,其中属于常见型即仅有左外叶上、下段肝管汇入左外叶肝管者占57.4%,而同时有左外叶中支肝管者占19.7%,
无左外叶肝管者占少数(22.2%)。由于其上、下段肝管汇入部位不同,又将其分为9种型,其中7种型见图4-19-77a~g,其余2种型见图4-19-78。
无肝左管者较少见,占4.8-13.4%,且又分为2种类型:即左外叶上段肝管汇入肝右管和左外叶上段肝管汇入左外叶下段肝管与肝右管汇合处的上交角。
尾状叶肝管:尾状叶肝管一般有2~5支,细而短,有左段和右段肝管。据统计,尾状叶左、右段肝管分别汇入左、右肝管者为78~82%。而主要汇入肝左管的约16.7%;主要汇入肝右管的13.3%。尾状突肝管汇入右后叶肝管的占43.4%;汇入肝右管的占41.5%;汇入右前叶肝管的占15.1%。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